四川简阳大学生村官:办刊物成立促进会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廖慧
 

随着2010年我省各地大学生村干部招录工作的结束,新一批的大学生村干部走上了工作岗位。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如何度过一个充实又有意义的“村官”生活?11月24日,记者采访了简阳市的大学生村干部,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创办内部刊物、发起成立互助促进会、合伙办“村官”公司的故事,或许能给新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们带来一些启示。

办内部刊物搭建交流平台

“上次约的稿件要在截稿日期之前传给我。”见到简阳市周家乡火箭村村主任助理,简阳“村官”内部刊物第二任主编魏玲时,她正在和一些大学生“村官”通电话,安排下期刊物的内容。从2008年1月起,这份内部刊物已经出刊34期了。

2008年,当时任贾家镇健康村团支部书记的邓锦发现基层的“村官”们没有交流平台,于是萌发了办一份内部刊物反映基层干部心声、展示其风采。
邓锦的想法得到了市委组织部的支持。2008年1月,邓锦和汪红等几名大学生“村官”开始筹办。由于白天要工作,他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稿、约稿,有时稿子来得不及时还要晚上加班。短短一周时间,一份四开双面全彩、铜版纸印刷的内部刊物诞生了,分时政要闻、“村官”风采、政策宣传等内容。第一期很快被抢光,不仅是“村官”看,领导、群众也纷纷传阅。

大学生“村官”们都是义务办内部刊物,除了组织部支持了印刷费外,没有办公经费,平时打电话、交通费用只能自掏腰包。进城印刷刊物,4个编辑中的一人先要从周家乡坐车到养马,再转车到市里,一个单边要耗时一个半小时,花去车费7.5元。虽然辛苦,但看到内部刊物每期都受欢迎时,大家很满足。

如今这份面向全市55个乡镇、830个村(社区)、发行量高达1500份的内部刊物已成为简阳市农村基层干部交流的一个平台。石桥镇沱江村村主任助理胡施正告诉记者,他特别关注刊物上写的“村官”如何开展工作、在农村创业的故事。“这些‘村官’都是我们熟悉的人,他们的故事对我来说更有启发性和示范性。”在这种示范带动下,今年年初,胡施正走上了创业之路。

创建促进会帮助“村官”创业

2009年,简阳市大学生“村官”们开始了新的行动——成立大学生村干部互助促进会。

“成立互助促进会主要是想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现任会长、青龙镇石桅村村主任助理陶燕告诉记者,互助促进会是经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村官”自愿入会,每人每月缴纳10元会费,设有养殖、种植、文体和爱心等四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确定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当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需要资金时,可由本人向理事会申请2000~20000元不等的小额借款。当大学生村干部本人、家庭或某些社会人员遭遇特殊困难时,可由本人或理事会成员提出申请,在互助资金中给予200~500元不等的资助。

“互助促进会不仅提供资金帮助,还邀请专家指导大家创业。”据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士介绍,互助促进会成立后,先后邀请多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培训大学生“村官”,推举7名自主创业的“村官”代表到北京、上海等地参加交流培训。

玉成乡街邻村党支部副书记付晓玲种植反季节蔬菜。由于缺乏技术经验,出现了亏损。互助促进会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她,当年付晓玲种植蔬菜喜获丰收,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反季节蔬菜70亩,户均增收2500元。

合伙开公司创业路走得宽

去年7月,互助促进会团委书记邓锦提议建立一个固定场所,结束租借场地的历史。由于要开支租金和水电费用等,互助促进会在固定场所建起茶楼,“以茶养会”。

有了固定地点,大学生村干部们有事没事就到茶楼坐坐。在交流碰撞中,大家创业热情高涨,有29人自愿出资34.5万元入股,成立了“村官”兴隆公司,并推举邓锦为董事长。公司接管了茶楼,平时由3名失地农民管理,这是公司自主创业的第一个项目。

现在公司里29人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像陶燕不仅承包了170多亩藕塘,还在城里开了一家文具店。

一次,邓锦和几名大学生 “村官”在茶楼无意间听见有茶客说,准备承包大片山坡开发九叶青椒,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与这样的业主合作,既有技术和资金保障,还能降低风险。”邓锦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大家纷纷赞同。很快,公司与这一业主达成了合作意向,合作承包了300多亩山坡,公司投入一定资金,派出“村官”协助业主管理。后来邓锦把这个总结为公司帮助“村官”创业的第三种模式——“公司+业主”合伙创业。“一些种养项目专业性强,背靠有经验的业主成功率高。”邓锦告诉记者,前不久,通过这种模式,公司还着手发展跑山鸡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