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多数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发展方向迷茫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佚名
    2008年,陕西省选聘2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2009年选聘3000名。目前,陕西省的5000名大学生村官已经深入农村工作了一年至两年时间,任期已经过半。在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调查中发现,有74.5%的大学生村官对发展前景持不乐观或中立的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学生村官对自己三年以后的发展方向还比较迷茫。

    1月28日,离农历新年剩不下几天了,但安康市汉滨区大同镇鲁家村的大学生村官何叶,却一点也没有过年的心情。

    “快过年了,大、小工特别难请,看来厂房只能年后再建了。”看着已进行平整和测量的100亩土地,何叶颇为无奈。

    何叶着急的这个项目是她和其他两个村的大学生村官,在适应村官工作后,做出的新决定:创业开办养兔厂,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如果创业成功,今后我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还剩一年多村官服务期就满的何叶已经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开始盘算。

    2008年中央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根据部署,陕西省决定5年选聘1.6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2008年选聘2000名,2009年选聘3000名。目前,陕西省的5000名大学生村官已经深入农村工作了一年至两年时间,任期已经过半。

    在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调查中发现,有74.5%的大学生村官对发展前景持不乐观或中立的态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大学生村官对自己三年以后的发展方向还比较迷茫。

    虽然大学生村官在期满以后会有机会进入乡镇干部队伍,但是毕竟还是少数,他们三年服务期满后何去何从,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

    三年:“刚嚼出味儿来,就要离开了”

    汉滨区县河乡红升村的大学生村官罗志勇,去年决定在村里发展20亩地做大棚蔬菜项目。成本每亩六千元,其中政府扶持四千块钱,可有些村民想不通,说什么也不愿意干。“许多东西都需要时间慢慢让村民接受,现在感觉有很多事要做,可服务期已过了一半。”来自四川的罗志勇坦诚地说,对于村官自己也是刚刚进入状态。

    罗志勇的问题并非个例,许多大学生村官由于长期远离乡土,对于农村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根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最近对100个样本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走访后,在谈及 “合同到期后是否会选择留下”的问题时,有47.1%的受访者明确地表明选择留下。他们当中有的就是本地生源,已经考虑在当地安家;有的在当地创业的时候,自己也入了股,希望能继续留下来带领村民创业致富;有的认为通过三年的基层锻炼,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具备处理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希望能通过考核进入基层干部队伍以便继续发挥专长。

    汉滨区县河乡党委副书记向荣平认为当好村官需要学习六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这是当村官的基本功。二是要掌握农村的法律法规和农业技术,自己懂了才能给村民进行宣传,其中首先是宣传好国家政策法规,其次要摸清全村的基本情况,给村民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三要做到依法办事、公平公道。四是善于团结,和村民多打交道,与群众多沟通多了解。五是做好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六是给村民指出致富的门道。

    可要真正完成这六项任务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尤其是最后几条,对于以前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大学生来说,需要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历练。

    “三年的时间太短,大学生村官对于三农,对于村官刚刚嚼出点味道,就要离开了。”一位专家说。[page]

基层:大学生村官现在很抢手

    “刚开始将大学生村官分下去,很多乡镇都不愿意要,可现在很多乡镇都是追着我想多要几个指标。”汉滨区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陈琼说。大学生村官刚分下村里后,汉滨区组织部在调研中发现,当村民在短期内并没有看见大学生村官带来实利,便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弱化,认为大学生村官是华而不实。此外,个别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干部一聘三年,在农村工作是暂时的,因此,产生了生活上关心照顾,工作上要求从宽,能做多少算多少的现象。

    但随着大学生对农村环境的逐渐适应,他们开始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农村,他们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跟着村主任调解纠纷;换届时挨家挨户办理新医保……点点滴滴村民都看在眼里,大家看到了大学生村官的价值,也开始理性地认识和评价大学生村官。而作为上级部门的乡镇,对于大学生村官也颇为满意。“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有大学生村官的村子,来到乡政府上访等群体事件明显减少。”向荣平说。

    对此,有专家指出,除过大学生村官个人主观努力之外,还由于前些年陕南采取了合村并组,减少了村干部,但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村级事务不减反增,依然繁重。这时,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不仅解决了村级干部缺乏的问题,也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

  出路:让大学生村官“留得下”、“流得动”

    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村官愿意留,另一方面基层也需要。这看似供需两旺的“繁荣”,但在许多专家看来并非如此简单。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康认为,村镇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如此热情,除去确确实实能够促进农村发展之外,还有是因为大学生村官不占本级财政和人事编制的同时,干了大量村镇工作,尤其乡镇的工作量得以减少。因为陕西省的大学生村官基本上是由县委组织部门选任分配到乡镇,然后再由乡镇统一管理,很多大学生村官可能被借调到乡镇政府或县级相关部门。据陕西省社科院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39.2%被街道或上级部门借调过三个月以上。而对于大学生村官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目前的待遇还算不错,因此也希望续聘。

    对此许多专家认为,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对接使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留得下”,但不能一锅端,特别是不应该成为一种铁饭碗,要建立一套由村民作为考核主体的体系,来衡量大学生的工作绩效,将真正为村民服务的大学生村官留下,特别是那些愿意带领当地村民创业对农村的情况比较熟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人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