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现状: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需要调整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佚名

詹辉的日记本上,手工设计了一个“富思源”的养猪品牌。
每逢周末,马晓盼就在大棚里照顾他栽培的圣女果。

这是一组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对省内100个样本村的100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走访群众、发放问卷、听取意见等方式调查后得出的数字。

  在调查任职动机时,52.9%的大学生选择了“在新农村中实现自身价值,得到锻炼”。如果再加上有志于报效农村的其他统计数字,这个比例为78.6%。

  “最初当村官时,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工作,总是难以启齿,搪塞说在乡政府。有人再问负责什么业务,就随口说办公室。”

  这是马晓盼2009年12月7日一篇日志中的内容。2008年10月,马晓盼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来到渭南市富平县小惠乡忠惠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兼村团支部书记。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是抱着运用自己所学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理想和抱负选择来基层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丰富社会阅历,实现农村发展和自身提高的双赢。

  统计数字的41.2%——也就是说,近一半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一年半后,仍然摆脱不了“迷惘”的状态,100人中有2人明确表示对前途“失望”。

  从城市走向农村,人生之路刚开始,有些大学生就遇到了自身和环境无法调和的矛盾。

  村官是个比较自由的职业,在最基层,除了日常开会,其他时间没人管没人问。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很迷惘,不知道农村工作应该怎样开展”,“年纪轻轻却找不到充实忙碌的感觉”,“想干出成绩却总是遭受打击”,“就像大海中的船,失去了方向,不知将要驶向何处”。

  “搞得迷惘得很。乡里从上到下都有些传承多年的‘潜意识’认知,这种无形的氛围在村里更为严重。我们的力量太单薄了,根本打不开局面。而且,村官责任大,权力小,又没有资金。改变农村,谈何容易!”一名大学生村官告诉记者。

  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村官属“事后招募”,而非“事前定向”培训。很多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与农村需求相差甚远,知识背景远离农业发展和农民急需,难以发挥作用。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村了解甚少,有人甚至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虽然上岗前,县或乡(镇)政府会组织岗前培训,但远远不足以应对农村复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力有限、缺乏引导农村发展的知识和技能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一些大学生村官迷惘、不知所措时,马晓盼开始寻找出路。不太忙的时候,他会骑着摩托车去村里,到群众家里坐坐,跟他们聊天。不久,他根据走访情况写出了《村情报告》和《忠惠村三年发展规划》,涉及忠惠村养殖、苹果、粮食、木材业、设施农业等几大产业。

  马晓盼告诉记者:“一开始有村民对我说,你跟过去的乡镇干部有什么区别,我凭什么相信你?后来我慢慢跟村民熟了,村里共有3840口人,我平均每天跑两家,没有谁家我没去过。慢慢地,大家开始相信我,并把我当朋友,有什么困难或想法也愿意跟我说。有的村民,孩子不会做作业也来找我。我觉得只有了解农民,跟他们有了感情,才能真正扎下去。”

  截至2009年,陕西省已有5000多名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他们的月工资1750元左右(各地稍有差别),此外再无其他补贴。客观说,待遇并不低,如果有十分之四的村官还在迷惘中工作,那么,就是大学生自身无法调整自己、很好地适应农村的问题了。

  大学生村官投身农村的求职动机

  求职动机                    百分比(%)

  在新农村中实现自身价值,得到锻炼   52.9              

  先行就业,为考研、考公务员做准备   19.6               

  来自农村,报效农村           15.7

  城市劳动力已经趋于饱和,农村开发潜力巨大 7.8

  村官待遇比较好                   3.9

  ——摘自陕西省社科院2010年“百村观察”课题组调研数据

  大学生村官发展前景

  大学生村官发展前景      百分比(%)

  说不准,迷茫                    41.2

  一般,说不上好坏              29.4

  好,有信心                       25.5

  不好,失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