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村官创业迸发出“裂变能量”
富源村是个传统的粗放养猪村,在詹辉来村子前的2007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徘徊。詹辉的“国际标准”养猪模式,彻底切断了生猪的传染源和传染途径。2007年后半年,正是全国范围内猪传染病的高发期,这一年,富源村人养的几千头猪,没死一头。当时,全国生猪病死率高,猪价很快上扬,富源村的猪成了抢手货。此后连续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在8000元以上。富源村村民从养猪场上的“矮子”,一下子成为“将军”。
5月24日,记者找到了富源村村主任张振盈和“澄城县富民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党忠汉。他俩把记者带到了村里最大的养猪厂——澄城县富民种猪扩繁厂,这里专门生产高质量的种猪、小猪仔。
进入猪厂的玻璃门,消毒池放着一块浸有活碱消毒液的脚垫,站在上面反复踩几下,鞋就消过毒了,然后再进入紫外线消毒室进行二次消毒。在里面站上20分钟,紫外线就将人带进来的空气中的氧气变成了臭氧。
消完毒,记者来到一间大办公室。办公室里有一块大橱窗玻璃,透过玻璃,坐在椅子上就能看到猪厂的全景。如果要看生产区的详细情景,办公室东北角有一个平板电视,24小时监控着生产区的每个角落。如果还想看详景,轻点鼠标,就能将不同的监控区拉大到整个屏幕。
詹辉的村官之路,是从掏猪粪开始的。
在此期间,他发现村民养猪基本上是粗放式的: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没有像样的防疫制度,几乎没有隔离措施。猪病时有发生,猪病死后就随便找个地方挖个坑,一埋了事。好不容易养大一头猪却病死,养猪户非常心疼,但也没办法。
这时候,大学里学的畜牧防疫知识派上了用场。詹辉先从一个大的养猪场开始,切断传染源和传染渠道,生活区、生产区严格分开,严格消毒和隔离。《猪场驱虫制度》《猪场免疫程序》《保育舍工作守则》《统计员及青料生产人员工作守则》《猪场岗位职责及生产管理办法》……他一口气制定了24个猪场防疫、消毒、工作等方面的制度。
詹辉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是村官,也是猪倌,但他的事迹却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先后获得“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等殊荣。
5月23日,星期天,天气晴朗。
上午10点左右,记者赶到富平县小惠乡忠惠村时,马晓盼正钻在大棚里,忙着处理圣女果枝蔓上霉变的叶子。圣女果长势不错,果苗快有一人高,枝蔓上青色的果实泛出诱人的红色。
城里人周末最闲的时候,马晓盼最忙。因为周一到周五,他要忙村里的事情,平时只好花钱雇一名妇女照顾大棚。一到周末,他就完全成了一名地道的农民。
如今,和马晓盼的大棚并排的大棚已有27座,今年的第一批西瓜和圣女果推销出去了。刚开始,西瓜上门收购,每斤4元多,最近从3元跌到2元5角。即便这样,平均每个大棚仅第一茬西瓜或圣女果,收入已超过1万元。
马晓盼说:“起初群众思想不开放,认为除了种小麦、玉米没有别的事可干。我很看好这里的设施农业,就给村里和镇上领导建议,希望把它作为群众致富、促进增收的项目抓起来。我们到杨凌、到山东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但很多人听说900平方米温室要投4万元,顾虑很大。领导动员我带头建温室大棚时,我也很犹豫,怕没经验把自己陷进去。最终我带头建了。建棚的过程对我是个磨砺,跟群众共同劳动,共同担当,让我成长了很多。”
如今,村民们从马晓盼这个大学生身上看到了实惠,村里准备再拿出100亩地建规模大棚。今年4月,马晓盼带着西瓜和圣女果到西安跑推销,如今的销路已不是问题,不时会有水果贩子上门收购。
到村里近2年了,马晓盼没睡过一个懒觉,每天早晨7点起床,晚上凌晨前后才睡觉。工作很辛苦,种地也很累,但他很充实。他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想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好在自己还年轻,还有奋斗的岁月”。
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是否会考虑创业
任职期间是否会考虑创业 百分比(%)
不确定,视情况而定 52.9
会 39.2
不会 7.85
大学生村官创业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创业面临的问题 百分比(%)
资金短缺 52.9
专业和技术 13.8
时间和精力 13.7
政策扶持 9.8
经营管理能力 9.8
——摘自陕西省社科院2010年“百村观察”课题组调研数据
- 杨凌12名大学生村官赴周至上任 (2007-05-10)
- 神木80名“大学生村官”将到村任职 (2007-05-18)
- 大三学生成村官笔试状元 曾为支农休学一年 (2007-05-22)
- 15名大学生将任“村官”助理 (2007-08-14)
- 创新工作机制 推进新村建设和谐发展 (200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