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咸阳秦都区大学生村官创业问题思考
关于秦都区大学生“村官”创业问题的思考
(2011年1月)
当前,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涌现出来,把自己年轻活力奉献给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和群众的致富上。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活动直接与农户居民接触,不仅拉近了与群众户的距离,更能加快融入村(居)务工作,同时将惠民落到实处,充分利用了社会的闲散劳动力,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状况,为我区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目前我区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
2008年以来,到我区选聘任职大学生“村官”66名(其中2008年选聘14人,2009年选聘24人,2010年新选聘28人);担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3人,党支部书记助理40人,村(社区)主任助理23人。在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培养工作中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管理任用、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坚持制度管人、关爱暖人、实践育人,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大学生“村官”中实施轮岗锻炼的通知》、《关于建立秦都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的通知》,转发了《关于在全市金融机构开展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通过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组织引领群众、促进共同致富”的新平台,以“服务产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为目标,采取“大学生村官+合作社(协会)+品牌”、“大学生村官+党员示范户+农户”模式基地。“大学生村官+项目(企业)+农民工”、 “大学生村官+技术专家+农户”、“大学生村官+党员志愿者+社区服务”等五种创业模式,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组织引领群众、促进共同致富”的创业新平台,创建区级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9个,镇办级创业实践基地17个。但是,依据我区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创业从选定项目、实施项目到收回成本普遍需要2—3年的时间,虽然在个别镇办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一些先进典型,总体态势仍然处于艰难探索的初级阶段:一是缺乏创业项目;二是缺乏创业基金;三是缺乏当地农信社贷款、政府创业基金支持,四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农业技术方面都是“零起点”,即使是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实践操作上也有所欠缺。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思想认识,创业意识不强。根据对我区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和平时了解,大多数“村官”思想状况较为复杂,创业心态各有不同。一些大学生“村官”把“村官”岗位当作临时性、过渡性岗位,一门心思想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和其他渠道来解决最终就业,根本不想创业。另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如何创业、怎样创业知之甚少,更担心创业带来的风险和失败。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 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担任“村官”与在企业工作相比,工作比较安稳,满足现状,再加之普遍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不想再冒险创业。
二是缺乏专业技能,创业经验不足。很多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以文化知识学习为主,受专业、经历等方面的制约,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有知识缺技能、有热情缺经验的现象较为普遍。“村官”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创业的关联度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从学校直接到农村(社区),工作经历比较单一,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创业经验更是不足。三是创业知识局限。一些大学生村官虽有创业想法,但对市场调查、成本核算、营销策略等一窍不通,对创业过程中办理手续、程序流程等了解不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有效推进。
三是缺乏政策引导,创业扶持不够。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总的来说,扶持、引导力度还不够大。虽然组织、农林以及金融等部门都参与到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中来,但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部门参与的面不大、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组织部门基本上还是“孤军作战”。另一方面,已经出台的扶持政策总体上比较笼统,可操作性强的创业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很难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政策依据和相关保护。金融部门推出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扶持资金较少,手续繁杂。20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任期将满,就我区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们目前对期满后的去向没有十分明确的模糊,个别大学生“村官”担心刚起步创业一旦期满后离开,创业项目会成为累赘。
三、对策及措施
一是注重宣传教育,加强思想引导。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等,结合目前在全党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宣传反映大学生“村官”参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敢于创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大学生“村官”把创业作为服务基层的平台,培养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主人翁意识,并为大学生“村官”择优选精创业项目提供参考,大力营造大学生“村官”愿意创业、干部群众支持创业的舆论氛围。把创业情况作为大学生“村官”评优树模、择优录取的重要依据,尽量促使政治素质过硬、创业能力较强、深受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进入到乡镇干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的后备人选。
二是注重技能培训,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政府相关部门就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的舞台和机会,组织、农林、人劳、科技、共青团等部门通过完善配套政策、资金扶持、技能培训等,针对不同的项目,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团队管理与运作能力等综合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档次和水平。财政、工商、税务、信用联社等部门也应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提供顺畅的融资渠道,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融资体系,不断增加小额贷款规模。
三是注重项目推介,选优创业模式。根据我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引导大学生“村官”有针对性的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扬长避短、风险可控的原则选择创业项目,丰富创业模式。对双照镇、马庄镇这样农业基础较好、农副产品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引领和带动效应的种养殖项目,引导大学生村官利用现代营销理念,通过包装改良、销售渠道拓展、整体形象设计等途径,成为农产品经纪人或创办农业龙头企业;针对沣东、马泉这些有大企业、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引导大学生“村官”创办一些来料加工点,为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加工;针对城内这些块状经济比较明显、市场资源比较丰富的办事处,可以引导大学生“村官”创办家长服务公司、开设网店等,提供家政、家教、中介等服务,利用现代销售模式把我区的特色产品推销出去。(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组织科:杨伟)
- 陕西开展第二届大学生村官创业明星评选活动 (2011-10-25)
-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创业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公布 (2011-12-05)
- 咸阳大学生“村官”成才之路越走越宽广 (2010-01-19)
- 陕西省咸阳拓宽渠道引导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 (2011-03-31)
- 陕西咸阳市 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136名事业编 (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