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县大学生村官“发明”户情档案(图)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王晋飞

刘钰正在为村民查询“户情档案”上的信息

  每个农户的情况都记录其中,有利于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帮助与服务;目前已在右玉县推广

  右玉县白头里乡赵官屯村大学生村官刘钰通过走村入户建立起“户情档案”,使当地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更及时地为农民朋友提供了服务。

  目前,全县已有300多个村庄、两万多家农户建立了“户情档案”。

  1 户情档案6项内容分得清

  6月11日,右玉县白头里乡赵官屯村,村民宋英气呼呼地推开了村级组织活动室的门:“我家的粮食直补款怎么少了?”

  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和村委会副主任的大学生村官刘钰赶紧拉过一把椅子,让她坐下。“是不是咱弄错了?”“肯定是村里给我家报错了!”宋英一脸怒气,嗓门儿挺响。“别急,咱查查。”刘钰打开“户情档案”柜,找到了宋英家的档案。“户情档案”里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家庭成员信息卡、基本经济情况统计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卡、“双培养双带”记录卡、享受便民服务登记卡和民情备忘录。

  他抽出了“基本经济情况统计卡”,里面统计了家庭、养殖业、机械设备和收入状况,“你看看你家登记的种植业亩数和品种,再算算直补款对不对。”“我弄错了,把5亩玉米算成小麦了。”宋英手掐心算,不一会儿脸就红了,“以前是以村干部说的为准,稀里糊涂地没地方查。这个户情档案记得清清楚楚,有啥不明白,一查就清楚。”

  2 走村入户农户资料细整理

  2007年8月,27岁的刘钰来到了赵官屯村,挑起了村支部副书记和村委会副主任的担子。

  然而,现实却给这个戴眼镜的新村官浇了一盆冷水:村民们对他那些如何脱贫致富的想法和建议,并不领情。村支书指出了毛病的症结:“不下村不入户,看着书本瞎算数。”

  从此,刘钰兜里多了个小本本,串东家走西家,在村民家嘘寒问暖,家庭的基本情况,有多少口人、收入如何、有什么困难等等,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他整理这些资料时,发现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刘钰回忆说:“去年春天,我突然有了给每个农户,建一个档案的想法。”他的设想得到了乡党委书记李国斌的赞许。说干就干,不出一个月,赵官屯村156户人家的“户情档案”就完成了。

  去年5月,右玉县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农村住房解困试点县,要解决1000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别的村里,人们你争我抢。赵官屯村把个人申请和户情档案拿来比较,最后张榜公示,乡审县定,确定人选,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没有一个人因此上访告状。[page]

3 架起干部与村民的连心桥

  刘钰建立“户情档案”的做法,很快在右玉县进行了推广。

  6月11日下午,在右玉县右卫村。县人民医院的大夫正在给低保户免费体检。符合条件的村民,秩序井然,谈笑风生。“原先也搞过很多次这样的免费义诊活动,没有一次像这样有序、组织严密。”医院院长聂华伟高兴地说:“户情档案帮了我们的大忙,原先一遇到这样的义诊活动,不符合条件的也来了,乱哄哄的,效率低下。今天,村里干部首先通过户情档案的‘家庭成员信息卡’,查阅符合条件人员,提前与本人取得联系,保证整个过程快速、通畅。”

  其实,在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有关热点难点问题上,“户情档案”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右玉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说,去年,县里启动6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生活补贴制度,他们在前期摸底的时候,就充分运用“家庭成员信息卡”里的信息,对村中符合条件的居民进行摸底,并把对象进行公示,在保证不遗不漏一个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右玉县委书记陈小洪在接受采访时说,建立“户情档案”有利于更准确地了解农民群众的生活困难,掌握工作动态,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朔州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评价说,右玉推行“户情档案”,架起了干部与村民们的连心桥,让党员干部能够随时掌握广大农民的所急所盼所求,从而及时地为农民朋友提供帮助和服务,很有推广的价值。

  本报记者 王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