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区近九千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纪实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作者:葛文君 吴杨
6月20日,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大泉村村支书夏力哈尔·杜立洪(右)在村民胡赛因家走访,做民情调查。

  6月20日,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大泉村村支书夏力哈尔·杜立洪(右)在村民胡赛因家走访,做民情调查。 (本报记者葛文君摄)


  6月27日,63岁的胡赛因把背在身后的双手放下来,前后摆动,晃荡着身体向村委会走去,一路上,胡赛因的步伐扬起阵阵尘土。

  胡赛因要去村委会看26岁的大学生村官夏力哈尔·杜立洪。

  正是这个新到任的年轻村官,让胡赛因和不少大泉村村民盼望的村务公开成了现实。

  大泉村来了个“毛头小子”

  大泉村是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下属的六个行政村之一,全村人口327人,主要是哈萨克族。虽然离市区只有12公里路,但由于交通不便,老弱妇孺基本不出门,年轻人则纷纷到城里谋生。

  胡赛因“爱管闲事”,他一直希望村里能公开集体土地的租赁情况,但始终没有回音。

  2011年2月,夏力哈尔杜立洪刚来到大泉村任村支书助理,胡赛因就来到他的办公室里反映情况。

  一看对方是个20来岁的年轻小伙,胡赛因嘟囔着:“咋让个毛头小子应付人。”夏力哈尔·杜立洪却他和套近乎,唠家常。从家里人口,到主要的经济来源都摸清了,在安抚完胡赛因的情绪后,夏力哈尔·杜立洪说了句:“放心吧。”就把他送出了办公室。

  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生长在城市里的夏力哈尔·杜立洪,当时对“村官”的认识仅限于“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还认为,在现代化的潮流下,农村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夏力哈尔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民和翻阅档案。

  他坐上村民的床头,喝奶茶,从闲聊中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经过一个月的摸底,谁家有几口人,经济来源是什么,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大泉村村情图。

  大泉村10多年的档案材料十分凌乱,没有进行过系统整理。夏力哈尔提出整理档案。

  这期间,胡赛因来过很多趟。因为他反映的事并没有什么进展,他甚至怀疑这个外表看似老实的村官纯粹是在糊弄自己。直到半年后,村委会的墙上张贴出告示,里面不仅有村里近一年的各项事务,还有村民特别关心的村集体土地的租赁问题。胡赛因看到之后,竖起了大拇指。

  把政务、事务、财务全部公开,村委会办公室随时接待对公开事项抱有疑问的村民。夏力哈尔·杜立洪打算,下一步还要召开村民会议,对土地租赁问题进行表决。今年2月,在换届选举中,夏力哈尔·杜立洪当选为村支书。

  目前,像夏力哈尔·杜立洪一样的大学生村官全疆已经有8812名。今年,新疆还将选聘4000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年轻村官带来活力

  为什么要推行大学生村官制度?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基层办农村党建处处长关海川解释为“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完善后备干部链、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这种结构的改善,既包括年龄上的,更有学历上的。

  从全疆各地的实践看,“改善农村干部结构,加速推进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大学生村官深入基层后的一个显著特质。

  29岁的阿丽吐娜依·库尔班是乌鲁木齐县萨克乔克村的大学生村官,2011年她来到萨克乔克村。此前,村主任和书记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除了书记是高中学历,其他的村干部大都是初中毕业。

  阿丽吐娜依来的时候,正值全村在推广新农合。由于不了解,即便是每人每年50元的标准费用,一些家庭也不愿意,全村的参合率只有70%左右。老书记特意让她去啃这块“硬骨头”。

  萨克乔克村村民住的比较分散,最远的住在后峡附近,距离村委会80公里。阿丽吐娜依需要坐村委会的车到山脚下,再骑马走约40分钟。对于不愿参合的村民,她没有硬碰硬地去收费,而是请那些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受益的村民,去给不愿缴费的邻居讲好处。这招儿很快见效,最终全村实现了100%的参合率。

  大学生村官的合同期为三年,三年的时间究竟能做些什么?

  自治区党校教授沈君立用“助推器”形容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作用。“近年来基层农村的变化,不能保证都是大学生村官的功劳,但不可否认,他们是农村变化的助推力、催化剂。经过与基层的接触,会和大学生村官的理论知识、思想观念产生化学反应。”

  两委干部的合适人选

  不少大学生村官进村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创新,已经成了引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古铜色的皮肤,左手接打手机,右手握住车把,驾着摩托车行驶在乡间小道,这是莎车县阿瓦提镇库木库勒村党支部书记热合曼·买买提留给众多村民的印象。去年村里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创历史新高。

  2000年以前,村里的种植作物只有玉米、棉花两种作物。由于不懂科学技术,作物产量低,闲置人口多。2008年,热合曼·买买提来到村里,领着农民一起发展林果业。同时,鼓励大家劳务输出。

  当时,青岛一家企业来疆招人,但村民顾虑颇多:“从来没出去过,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怎么办?”“一个女孩子家还没嫁人,净往外跑什么……”最终,全村只有3个女孩愿意前往青岛。

  热合曼·买买提一家家动员,去的次数多了,总吃闭门羹。“我们有钱没钱跟你有什么关系,真是多管闲事。”成为最戳他心窝子的话。

  热合曼·买买提请3个从青岛回来的女孩参加村民大会。鲜艳的裙子,靓丽的妆容让在场的村民发出了惊叹声。更重要的是,一个月上千元的收入甚至是有些人家一年的收入总和。

  “现在不用我们再宣传了,村民自己主动出去打工。”

  热合曼·买买提说。

  今年2月,换届表决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全票当选尼勒克县苏布台乡副乡长的海丽倩·马木提弯腰90度,向村民鞠躬。

  那段时间前后,这样的新老交替发生在新疆很多村庄。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计,在刚刚结束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疆8593个行政村基本完成新一届“两委”班子选举工作。这次选举中,有5106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比换届前增加了4361人。其中,乌鲁木齐市的“大学生村官”69人,全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生力军。

  两委是指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个是党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

  在海丽倩·马木提看来,能够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干部竞选并最终脱颖而出,是群众认可的标志。

  这一说法也得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基层办农村党建处副调研员崔建忠的认可。对于“大学生村官入两委”超过6倍的增长率,他解释,2009年初第一批中央统一招聘的大学生村官正式上岗,当时已经过了换届选举期。这三年来,有服务期已满离开的,也有续聘留下的,更有新聘的,他们在岗位上做出了成绩,群众都看在眼里,所以在换届选举中脱颖而出。

  在伊犁州基层办主任梁忠平

  眼中,大学生村官拥有比应届毕业生更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打破了“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怪圈,是两委干部的合适人选。

  服务村民磨砺自己

  在给乡村带来变化的同时,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发生着变化。

  2011年3月,在昌吉州玛纳斯县乐土驿镇党委换届时,28岁的坤杜孜阿依被推选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任党政办副主任。没有人知道,三年里,这个曾被村民当成“出气筒”的女孩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改变。

  2008年,坤杜孜阿依从新疆师范大学法律系毕业。2009年10月,她报考了玛纳斯县的大学生村官,被分到了离家24公里外的乐土驿镇乐土驿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打印材料、汇总资料、分类归档这些工作,对于女孩子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最让她头疼的是,每次村里召集各种会议和学习时,要通知到人。农闲时也就罢了遇到农忙时,不仅村里大喇叭通知完,还要挨家挨户打电话落实,个别村民抵触情绪重,坤杜孜阿依甚至需要亲自登门“请”。有一回,坤杜孜阿依电话通知一位村民代表开会,对方压根就没等她把话说完,一句“就你事多”,直接把电话挂了。为此,坤杜孜阿依还偷偷找了个没人的地方难过了好一阵。

  好在村主任及时宽慰,坤杜孜阿依总算想明白了。“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小丫头,人家凭啥要听你的,要让别人信服你,就得做出点成绩”。

  此后,坤杜孜阿依没事就往村民家中跑,在处理村务时,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的“话”在村民中“好使”了,通知开会也没再像以往那样费劲了。

  当工作逐渐上手之后,状态转变是巨大的刚来时,除了端茶倒水便无所事事;一年后,从党务到计生,从扶贫到妇联,从信访到村里发展,大学生村官什么都干。坤杜孜阿依终于见识了基层工作的辛苦和千头万绪。

  在关海川看来,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知识、文化;同时通过在农村的历练,也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基层。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这都是一笔宝贵财富。

  沈君立认为,即便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没能对乡村的改变做一些具体的事,但他们的先进理念、生活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那里的人。“就像当初上海知青到农村,下工后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掸灰,然后换件干净的衣服再吃饭,这些行为都让当地人为之侧目。”

  提到自己服务的乡村时,大学生村官总是一口一个“我们村”。换届后,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年轻基层干部走马上任,成为农村建设中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