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应立博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辽宁省推行五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连续选聘3492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战略意义已经初步显现,同时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认同,为进一步确保大学生村官“下的去、呆得住、干的好、流的动”,辽宁省委立足实际情况,出台政策,严格程序,创新机制,有力的加强了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建设,虽然有些地方大学生村官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但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已经实现了组织满意、基层干部满意、大学生村官满意的目标,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宽眼界、有本事、能吃苦的优秀青年人才,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一、深刻认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有效途径,为了避免年轻干部对基层缺乏了解,缺少在艰苦环境的锻炼,造成干部队伍脱离群众,迫切的需要通过选派一些素质高、作风硬、能吃苦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从而改变干部队伍官僚化和脱离群众的现象。从2010年起,辽宁省每年拿出280多个机关、事业职位,面向我省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定向招录,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吃苦、作风硬、人们群众信得过的年轻干部队伍。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有助于推动基层组织的民主政治建设
我省大学生村官招录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为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且成绩优异,由于高标准的选拔,在加之大学生们受到了高等的教育,思想政治觉悟较高,视野广阔,有创新精神,这样的一支队伍加入到农村组织,必然能够完善基层政治组织结构,推动基层政治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真正提高广大农村基层政治组织的先进性。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
辽宁是工业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关系到辽宁的全面振兴与发展,而“三农”问题的基础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这就导致迫切的需要一批有知识、有理想、有眼光、能吃苦的优秀青年到广阔的农村去建功立业,而大学生村官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正是符合这样的一支宝贵资源,他们普遍掌握科技知识,所学专业及特长能够在种养殖等方面带领村民们探索和实践,大学生村官计划,源源不断地为新农村的建设输送着生力军,这对加快辽宁的全面振兴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大学生村官有利于优化农村基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干部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知识机构老化,创新意识不强和创新能力较差等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局面,优化了基础干部队伍的机构,他们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新的精神面貌,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知识、视野及其整体结构,干部队伍的竞争力也明显增强,从而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
二、眼光长远,注重高标准、宽领域选拔队伍
大学生村官计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8年启动大学生村官工作以来,我省就站在培养战备预备队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注重以更宽的视野选人、以更高的标准选人、以更规范的程序选人,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一)战略眼光,长远谋划
2010年4月,中央决定将大学生村官选聘名额由原来的10万名增致20万名,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村官计划由“星星之火”演变为“燎原之势”。据统计,辽宁省近五年来每年毕业生平均达到24万余人,每年毕业生党员数达2.3万人左右,学生干部超过7万多人,大量的人才资源为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省委明确提出,经过5到10年时间的努力,在广大基层培养一大批熟悉基层、了解农民、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人才,实现全省乡镇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一名有在村任职经历大学毕业生的目标。
   (二)放开视野,多中选好
选聘对象面向省内所有本科高校选聘,鼓励沈阳、大连等发达城市的市属本科高校优秀毕业生报名选聘;打破区域壁垒,面向省内外所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进行选聘,鼓励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校毕业生投身辽宁新农村建设。同时在新闻媒体、互联网上设立专栏,面向全社会公布选聘条件、程序、保障政策等方面情况,重点选聘农业院校和省内外“211”、“985”高校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五年来,报名参加辽宁省选聘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达到200多所,每年报名学生超过4000多人,其中“985”、“211”重点院校30多所,学生达200多人。
   (三)提高标准,好中选优
我省选聘大学生村官设置了三个硬性条件,即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且学习成绩优良,同时特别注重选聘生的思想动态,对那些热爱农村生活、立志到农村发展、有扎根基层决心和勇气的优秀高校毕业生给予重点选拔。目前为止,辽宁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完全达到了制定的三个硬性标准,这也使辽宁省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上呈现了素质高、觉悟高、能吃苦的精神面貌。
   (四)规范程序,优中选强
     辽宁省将择优的原则贯穿于整个选聘工作的始终,通过严格的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统一笔试、组织考察、体检公示等程序进行,达到了自愿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定向申报与资格审查相结合、笔试筛选与组织考察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保证了我省大学生村官的高素质。2008年以来,我省选聘的五批共3492名大学生村官,普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知识层次高,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234人,占总数的6.4%,602名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担任过校、院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有852名村官获得过校级以上的奖励或荣誉,其中有优秀毕业生538名,525名市模范大学生、优秀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3.4岁。辽宁省高标准、高质量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时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曾指出:“辽宁选聘工作,看得远、想得深,有抓战略预备队的眼光”。
三、转变角色、发挥作用,实施全方位培训
大学生刚刚毕业后,来到农村,由于对农村不了解,很容易出现无法融入农村的现象,这无疑制约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作用的发挥,辽宁省根据大学生村官岗位特点和实际需求,采取集中学习、实地考察等形式分级分类进行培训,促进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发挥作用。
    (一)注重岗前培训
从2008年起,省委组织部就把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纳入省委党校主体班,每年都以宣讲党的农村政策法规、传授农村工作方法为主要内容举办一期岗前示范培训班。之后由各市分别对本市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培训。培训期间,省委书记多次到省委党校作辅导报告,与大学生村官面对面进行座谈,更突显了辽宁省委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视程度。
    (二)注重理论知识培训
采取集中学习、以会代训、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培训内容涉及农村工作方法、农业知识、科学技术、市场营销、基层党建、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培训,突出特色产业及相关产业技术的培训。通过涉农培训,使大学生村官们“充好电”,“加满油”,尽快的适应农村环境,发挥其作用。
   (三)注重帮扶结对培养
按照注重“传、帮、带”的要求,县、乡、村各级相关人员与大学生村官进行结对帮扶,确定培养内容、方式、目标,县一级要组织干部侧重于政策、法规的教育与培养;乡镇党委侧重于思想引导;村级侧重于实际农村工作经验的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参与到本村的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帮助他们扩宽思路、积累经验。
四、坚持以用为本原则,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一)完善制度,确保大学生村官“有事干”
为了确保大学生村官“有事干”,省委组织部出台了《辽宁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以制度的形式确保了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后有位置,各地纷纷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培养方案,安排正式党员身份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预备党员身份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同时让他们担任党的政策宣讲员、党的活动示范员、农业科技推广员、科技特派联络员、致富信息传递员、走访群众调节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远程教育管理员。从政策上确保大学生村官有事可干。
    (二)全方位锻炼,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干事”
根据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有意识安排他们担任不同的工作,学以致用,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能力。辽宁省各级科协组织先后安排500多人次担任科普志愿者,省市组织部门安排400多人次参加省级优秀专家智力支持行动、专家服务咨询和科技示范活动,各乡镇有计划地安排100人到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受锻炼。各地还安排300多名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换届、人口普查、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任务,协助村干部处理信访、拆迁等问题1600多件。
   (三)完善激励考核,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
根据大学生村官自身特点,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大学生村官目标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在村任职期间的生活、工作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要尊重大学生村官的主体地位,激励大学生村官加强自我约束和教育,实行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要及时给予奖励,如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团代会代表等人选,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不能胜任的,予以一定惩罚。2012年,辽宁省评选出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 此活动有近50万人参与社会投票,在全社会产生积极反响,形成了激励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在同年乡镇换届中,又明确乡镇政府班子职数比往届增加一人,专门用于定向选拔在农村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目前辽宁省已择优选拔了143名左右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政府班子。
五、紧扣就业要求,确保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2012年9月,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要求,为我省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辽宁省委根据新农村发展和全省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调,通盘考虑大学生村官的后续成长和长远发展,提出了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继续留村任职,考录选调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和入学深造等“4+1”流动渠道,解除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
    (一)鼓励担任村干部,服务基层
择优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两委”和乡镇领导班子,对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经考核合格,根据本人和行政村的双方意愿,鼓励续聘。同时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将有志向、有潜力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等重要岗位,给村级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全省大学生村官中,有200多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140多人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近百人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人当选为省党代表。
   (二)组织定向招录,广开安置渠道
从2010年起,辽宁省每年拿出50个选调生名额、270多个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面向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定向选拔,目前已有150人进入选调生队伍、800多人进入市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连续两年,会同省人寿保险公司、省农行、省邮政储蓄银行制定方案、发布公告,招聘37名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
   (三)支持自主创业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帮扶力度,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协调服务机构,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营造创业的浓烈氛围,增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落实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小额贷款、信息咨询、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70多名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同时还鼓励村官另行择业和继续学习深造,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截止目前,我省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实现了农村干部群众满意、大学生村官满意、全社会满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