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生村官德吉:体味着追逐梦想的乐趣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佟吉清

 

  口述人:德吉

  访谈人、整理人:本报记者佟吉清

  访谈地点: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色 玛村振东物流公司办公室

  访谈时间:2010年9月4日

  访谈印象

  德吉,这个爱笑的藏族女孩,从西藏走进北京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主动放弃城市的安逸和令人羡慕的收入,来到堆龙德庆县乃琼镇色玛村,开始了建设新农村的激情生活。她用知识解读党的农村政策,通过入户调查了解农村实际,以切实的努力让村民得到实惠。她甘于从为村民找工作、资助孩子们上学、工作之余做义工,甚至告诉女孩子如何注意清洁卫生等等看似细琐却又关乎农牧民生活质量的事情做起,在乡村寻找人生坐标的同时,展现新时代女大学生的价值,也体味着追逐梦想的乐趣。

 

  我1984年8月13日在拉萨出生。我的祖上是贵族,到爷爷那一代就没落了。爸爸在拉萨市家具市场开店,比较能干,生意做得还好,是个有原则的人,又特别能吃苦,我挺佩服他的。他以前做过木工,但主要还是画画,画唐卡、壁画。在我们藏族,画画人的地位挺高的,他经常骑自行车去画画,积累一点本金后,就开始做家具生意。因为有了父母的努力,我们现在也算是小康家庭。

  高考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邮电大学,我本来想学医科,毕竟那是一门技术,也是一个本领,但家里觉得医生这个职业虽然很好,但是太累,爸爸的一个朋友是邮政局的领导,跟爸爸说邮政专业挺好的,正好北邮在西藏招工程管理和物流,我就报了。作为一个藏族女孩,到内地上大学,我自己努力让别人通过我更多地了解藏族,同学们对我的评价都还可以,觉得我漂亮、随和、阳光、勤奋、努力。

  我从未想过留在内地,宿舍里的其他同学都是汉族,不太理解我的决定,问我为什么要回去,很多人从家乡出来就不准备回去了,我倒觉得这种想法挺怪的,对我而言,回拉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虽然留京的信念很不坚定,但我还是投了简历,就想试一下。西藏移动公司到学校招聘,我被录用了。有了这张录取通知书,我心里就有底了,通讯公司是很好的单位,但家人还是希望我做公务员,稳定又不是那么累。

  2008年5月,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结果还没出来,也就是那年的六七月份,我就到拉萨移动报到了。我只在移动待了两个月,这个单位的待遇比公务员要好,又是个很有朝气、很现代的团队,选择是否离开的时候,我特别矛盾。我觉得,有得必有失,公务员虽然有点沉闷,从长远看还是一个很平静、很稳定的工作,如果自己努力进取的话,可能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也比较适合我主动、热情的性情。决心已定,我就打了辞职报告。

  2008年8月6日,正好是雪顿节前夕,我觉得应该给乃琼镇打个电话,就和镇书记联系上了。那时,这边正在办展销会,镇里的员工都在帮农牧民卖手工艺品、矿石等等,书记就叫我到那里去报到,帮他们推销,还真卖出去几床藏族冬天盖的被子,我爸爸是做生意的,可能从小我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镇里的书记也觉得我这个村官挺积极的,我对自己的表现也挺满意。

  我的编制在镇上,具体职务是色玛村村书记尼玛的助理,除了财务、出纳等比较专业的职务外,其他岗位的分工不很清楚,什么事都是主任书记一起干。当村官一个月能拿到3600元工资,不够养活父母,需要的时候,他们还会帮助我。

  刚到色玛村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再加上缺乏社会经验,眼前一片迷茫,不知从哪里着手,有一种没什么事做的感觉,跟书记提意见也没有底气,还有点害怕。

  2008年11月,书记把我派到振东物流公司,这是一家村办企业,村书记任董事长,村主任当总经理,我是业务经理,可能考虑到我在北邮学的是物流专业,也算专业对口吧。由此,我从一个“驻守”在村委会被动等待的干部到走出了“门”,开始了从普通的工作人员向管理者的演变。

  我是个村官,在这儿什么亲戚都没有,不会有任何私心杂念,也很愿意做点实事,不想给村民留下对大学生村官不好的印象。

  我特别想干好,知道人都有趋利性,如果不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对方就不会听你的。公司的内部员工都是本地村民,为了解决吃“大锅饭”的现象,我推出绩效考核标准,统一工作流程,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教他们公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等文化知识。公司规章制度起草完成之后,送给书记看,他觉得挺好的,就推行了,但还是遇到很大阻力,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所获得的成效不成正比。在外部,我深深感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与压力。

  色玛村共有270多户,820多名村民,我现在走了二十几家,了解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劳动力,有没有储蓄,有多少土地,孩子上学的情况,有没有辍学的等等。我想在这一年内转遍整个村子,走进每一户村民家庭。

  走村入户期间,我听到了许多民声,知道了村民的渴望。我知道处于弱势的村民,只有自强才可能走出困境。统计出村里找不到工作劳动力的具体情况,我就借助媒体上的信息,为他们找工作,带着他们坐公交车到城里去面试,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他们推荐,前前后后为十几个人找到了工作,成功率达到95%。

  这里的待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我尽量争取给他们找到能用上笔的工作。如果是在夏季,找个服务员的工作很容易,但我考虑到当服务员进步的机会少,还是想给他们找上一份环境好一点、更体面的职业。

  我通过了解得知,开发区对面的饲料厂要设分公司,这家企业在西藏饲料加工方面很有竞争力,前景也可以,工人年底还可以分红,我就使劲地跟他们说,最后从我们这里招了两个男孩一个女孩。

  2010年六七月份的时候,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王记者来采访,去了我资助的大学生家里,邻居也在那里。那个阿姨我没见过,但她知道是我在资助这个大学生,就对我说,村民经常在茶馆里谈我,虽然他们都比我大,还是管我叫“普木德吉拉”,普木是“小女孩”的意思,“拉”是藏语里的尊称,说我到这里是村民的福气。他们好像知道我的服务期是3年,说你要是调走的话会舍不得,希望我能留下来,我说其实自己做的事也不多,作用也不是很大,他们还说你这个年纪,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我听了挺受鼓励的。

  2010年8月初,是学生们等待录取通知的时候,得知村中仍有十几户村民供不起孩子上学,有的准备让孩子辍学,我就跟他们的父母说,一定要让孩子继续读书。我给贫困学生做了详细的简历,向社会爱心人士请求资助,解决了7名学生的生活费问题。

  我是自愿申请入党的,因为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我的榜样。我觉得,党员的信条是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宗教的根本是善,善也就是无私奉献,两者不矛盾,入党会有一些条件的约束,可能更好一点。

  堆龙德庆县挺重视村官的,但我还没完全达到自己的期望。我希望色玛村能变成华西村,村民生病了,集体有资金帮助他们就医;孩子们上学,可以用集体的资金支付学费。村里能有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总之就是一个特别和谐的村子,彻底的新农村。

  2011年8月,我的村官生涯3年期满了,还是要听组织的安排,村里明年会有一个选举,现在已经在准备后备干部了,其中也有我,好像是副书记。尽管2011年可以回城,但我不是特别贪图舒适的生活,还是愿意有一个可以干点事情的岗位,如果这边有安排,能给我一个发挥更大作用的空间,我还会留在这里。

  在基层工作的这段时间,我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以前总想要做大事,总认为只有做了大事才算是做了事、才是成绩、才是贡献。现在,这样的想法变了,在农村,我认识到小事上的恰当解决往往是带给村民更多的帮助,是村民感激村委会的地方。在基层一些看似琐碎平凡的问题却直接关系到村民生活和村里的和谐稳定。

  我最高兴的事是为村民办事,得到他们的认可,我就觉得自己没白做。家里也挺支持我的,他们也挺高兴,觉得我在农村会更有前途,鼓励我坚持下去,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相信,机遇不只需要等待,更需要自己积极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