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大学生村官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对这个汉族村官,藏族老乡服气吗?”“服气!服气!他人年轻,脑袋瓜里东西多着呢。藏族汉族是一个月亮的女儿。文成公主当年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还念着呢!”吾坚次仁手一指,“你们去雍布拉康看看,文成公主像我们至今供奉,香火旺着啊!”
在克松村,藏族老乡讲起大唐文成公主故事,就好像在眼前一样。张小波风趣地说:藏族乡亲对我很信任,我还沾了文成公主的光呢。
张小波脑子灵活,接受新生事物快。之前,内地对口支援乃东县的武汉市曾为村里带来了蔬菜实用栽培技术,许多农户家里都有了温棚。不过,随着临近村落的温棚种菜的推广,菜价跌了,村里正为此发愁。4年前,山东金狮集团的技术员来到了克松,在居委会牵头下,与村民索朗多杰结成了对子,在索朗多杰家试种了15亩大蒜试验田,当年就为索朗多杰家带来了6万多元的收入。
“村民们一看大蒜的收益是青稞、小麦的三四倍,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第二年全村大蒜种植面积就扩大到200亩,2008年达到了450亩。”昌珠镇副镇长卓嘎央宗说,“地里每年收两茬儿蒜苗、一茬蒜薹,一茬大蒜。村里的大蒜除销往内地和西藏,还出口到了尼泊尔。”
去年大蒜价格跌了,新上任的“村官”张小波又想出来致富的新点子,村里人对此很佩服。卓嘎央宗说:“要致富,送钱送物不如送智慧。”
借“外脑”重要,克松村也不忘培养“内脑”。民主改革前,克松村只有两个人识字。如今,大学生已不是这儿的新鲜事物,克松村不仅建立了全县农村第一个完全小学,使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还出了40多个大学生,其中在内地和西藏高等学校读书的就有17名。
张小波有头脑还表现在抓革命传统教育上,他在上级支持下在村里办起了“民主改革第一村”展览馆。让后人永远记住,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延伸采访】按吾坚次仁指引,我们来到了离克松村不远处的雍布拉康,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栖息的夏宫,文成公主当年教人耕田、纺织,留下美好佳话,如今这里已成为山南的粮仓。到拉萨去都要来山南看这座宫殿,山下几户村民搞起旅游业,带动了山沟沟里上百户村民移居这里,靠旅游发家致富。曾在武警山南支队当过连长的伍金伦珠镇长说,文成公主的影响是藏族人民珍惜同汉民族友谊的象征,是西藏同内地不可分割的纽带。我要把这里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基地。
在拉萨有一条民族团结之旅:从大昭寺金顶下的唐蕃会盟碑,布达拉宫正门的“御制平定西藏碑”和“御制十全记碑”及广场上内地移来的左旋柳,到西藏人民会堂前的民族团结宝鼎,这些都是藏汉民族团结的见证。
当我们走进传说是文成公主选址建造的大昭寺时,大昭寺管委会主任尼玛次仁说,当年,文成公主从长安携带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到拉萨走了整整3年。为避免战乱,她将等身像藏于大昭寺藏佛洞内66年,直到金成公主进藏后,才将等身像请出置于寺内,距今1000多年历史。尼玛次仁动情地说,文成公主带来了纺织、农耕、中医等多种手艺并发扬了西藏的佛教,西藏人民将她作为白度母供奉。说着,这位住持将等身像上的哈达献给前来参观的“金珠玛米”,表达了西藏僧侣和群众对解放军官兵的爱戴和崇敬。如今,在布达拉宫白宫顶层达赖喇嘛的寝宫西日光殿内,挂满了象征文成公主的白度母画像,充分展现了西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怀念之情。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团长次仁顿珠和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联手,把八大传统藏戏之一的《文成公主》改编成藏京戏,不仅藏戏和京戏唱段衔接得无痕迹,就连藏汉二重唱、三重唱都非常和谐。通过京剧和藏戏的完美融合,这一新编传统剧目获得巨大成功,好评如潮,被评为国家舞台精品艺术工程。
文成公主的传说,被人们用各种形式在国家这个大背景下得到丰富和发展。第一个演唱《天路》的著名藏族歌唱家巴桑说:“歌声表达的是,藏族是中国密不可分主权的宣誓,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藏汉民族血管里流淌的血。”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极大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西藏的“跨越”得益于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对西藏予以巨大的关心,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和特殊照顾。曾经在阿里地区工作的武警西藏总队副政委刘成俊永远记得1994年11月29日这个日子——这一天,援藏好干部孔繁森在他家里吃了最后一顿饺子,当日因车辆失事而永远将一腔热血献给了阿里高原。刘成俊记得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3800多名援藏干部进藏工作,对口援藏省市、中央企业和国家机关投入援藏资金逾百亿元。”
“度过寒冬的人,最懂得阳光的温暖。藏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永远不会忘记党和政府的恩情。”边巴扎西与队友洛则、次仁多吉三位农奴的后代,以团队形式成功登顶“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极高峰”。在试攀最后一座海拔8068米的迦舒布鲁姆Ⅰ峰时,边巴扎西头部受重伤,他在保证书中说:“我还要去攀登,中途放弃,我愧对祖国。”
日喀则地区有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名为“拉孜堆谐”。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美朗多吉介绍,一支由100多名地地道道农牧民组成的演出队伍,不仅去过人民大会堂,上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甚至登上了国际舞台,农牧民们说:“过去弹六弦跳堆谐,是为了要饭。今天弹唱是为了歌颂幸福生活,我们跳着《飞弦踏春》迈出国门,一是展示新西藏的形象,更是对‘西藏文化灭绝’谬论的反驳。”
- 西藏日喀则地区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 (2009-01-28)
- 西藏的大学生村官 月收入达到3300元 (2009-02-19)
- 西藏大学生村官次培:融入农村舞台 当好基层“村官” (2009-05-07)
- 西藏大学生村官风采录:融入藏族群众的生产生活 (2009-05-08)
- 西藏山南大学生村官成基层组织建设“领头雁” (200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