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生村官 我的希望在田野上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王琳
在农村寻找发展机遇

    不少已身为“村官”的大学生并不讳言,当初选择当“村官”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就业的压力。“这几年工作特别难找,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这样的话语,在记者与他们的交谈中已不止一次听到,可见他们大都有一种务实的心态。

    “我的家就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很熟悉,所以我想在农村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李瑞丽报考了今年的“村官”,农村的经历让她拥有更多的自信。有着李瑞丽这样想法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在少数,在面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时,他们把眼光移向了农村。他们认为,将缺少文化知识的农村与挤满高端人才的城市相比较,农村应该更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纯朴的村民让我感动

    走上岗位半年的大学生“村官”们,在回顾这段时光时,感慨颇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找到打开工作局面的“钥匙”,是他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对此,新一代“村官”们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绝招。

    “请教老人。”在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龙潭村委会担任村支书助理的赵瑞娟说,在她任职的村子里,有很多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只要去问她们,无论是田间地头的事、生活上的事,老人们都会打开话匣子,这对她快速“进入情况”很有帮助。当然,对于熟悉网络的80后大学生们,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时,他们依然会“百度”、“谷歌”一番。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同时,也将工作的思路梳理了一遍,加入了许多网上和课本上不具备的元素,甚至也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在半年时间里,村民们淳朴勤劳的品质和基层干部的辛劳,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在与这些人的朝夕相处中,也萌生出一种休戚与共之情。“村干部真的非常朴实,工作中又很卖力。”在昆明市西山区碧鸡镇西华村任村主任助理的陆苇和在昆明市海口镇海门村任村主任助理的付文文都谈到,在农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村干部实在是太多了,“面对他们,我们理应放下大学生的身段,因为要当好一名村官,首先得当好一个村民。”这是年轻“村官”的心里话。

    踏实做好每一件事

    在与现任“村官”学长们的交谈中,很多应届毕业生都会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理想和现实是否有很大差距?对此,富民县永定镇元山村的村委会主任助理杨鸿平谈起这样一件事情:曾经与他一起考上“村官”的一位同学表示,要把他所任职的村子打造成“第二个华西村”。杨鸿平认为这样的想法不太切合实际,因为华西村不是朝夕间就能建成的,既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也要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他希望即将成为“村官”的大学生们,在工作中能脚踏实地,不要讲大话,而要重实干,这样才不会失望,才不会感到“落差”太大。“我不求建大功,只希望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杨鸿平这番话让人觉得很实在。

    信心来自努力和实践

    今年1月,陆苇到昆明市西山区碧鸡镇西华村任村主任助理,第二个月即被委派分管护林防火工作,这让他心里多少有点不踏实:春季是山林火灾的高发期,对于刚刚毕业、毫无工作经验的陆苇来说,做好这份工作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怎么办呢?

    陆苇首先想到向当“村官”的朋友求教,经过一番交流后,他心中渐渐有了主意,“森林火灾大部分是人为造成的,只要加强对巡山人员的管理,便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火灾。”接下来,他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制定出了一整套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对三次不到岗的守山、巡山人员进行清退。同时,陆苇带头深入山林巡查,掌握一手的情况。陆苇笑着告诉记者,至今他负责的山林没有发生火灾,他对干好这项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本报记者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