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63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

来源:云南网 作者:秦蒙琳 王正明

大理州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部署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把大学生“村官”的参选作为进一步优化村级组织班子结构,增强村级组织班子战斗力,建设一支善谋事、能干成事的优秀村干部队伍工作抓紧抓实。在全州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共有63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两委” 班子成员。


  大理州2008年、2009年选聘两批大学生“村官”1003名,本次村级党组织和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在岗810名,共有82名大学生“村官”参选,当选63名。其中:当选村党组织书记1名、副书记4名、党组织委员35名,当选村委会副主任2名(1名跨县市)、村委会委员28名,兼任村党组织委员7名。此次换届当选的63名大学生“村官”中,女大学生“村官”有44人,占69.8%,男大学生“村官”有19人,占30.2%;年龄最大的是29岁,最小的是22岁;得票率最高的为100%、最低的为57%;州内跨县市当选的有1名村委会副主任;乡镇内跨村当选的有1名村党组织书记,1名村党组织副书记;在本村当选的有3名村党组织副书记,35名村党组织委员,1名村委会副主任,28名村民委员会委员。


  综合素质强,群众反映好。我州当选的63名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努力,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自己的应有作用,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服务者和实践者。一是思想政治觉悟较高。到村任职后都能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能够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努力做到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相一致。能经常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深入调查研究,遇到矛盾、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思想稳定。二是实际工作能力较强。63名大学生“村官”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能够立足工作岗位,融入到农村实际工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他们在不断深入农村、基层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向村“两委”建言献策,并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面对百年一遇的旱情,能服从安排,认真履行职责,任劳任怨,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工作中,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村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科技信息传递员、富民强村服务员”等“五大员”的作用,积极为群众服务,与当地群众建立起了深厚感情。三是学习工作态度端正。63名大学生“村官”能够端正态度,正确看待自身水平与农村工作实际的差距,保持了谦虚、好学的良好工作作风和学风。在工作中,做到了脑勤善思考、眼勤心有活、手勤多干事、腿勤跑的快,能够按时完成村“两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学习中,做到不懂就问,积极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老村干部、经验丰富的老委员学习,学习所在村的民族语言,了解掌握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在办理农村事务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得到了基层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及群众的认可。


  搭建平台牢 ,培育管理实。大理州委、州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管理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狠抓落实,各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密切配合,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管理工作,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搭建平台。


  高度重视,加强教育管理。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各县市、乡镇党委切实把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其当作一件事关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来抓,明确责任,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州、县市委组织部门牵头总抓,州、县市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各县市、乡镇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具体管理措施,并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上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各县市委组织部还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信息台帐,对到村任职大学生实行宏观动态管理,督促大学生“村官”认真做好一月一小结、一季一汇报、一年一总结工作;各县市委组织部通过电话抽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形式,定期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及时将大学生“村官”的平时表现和年终考核、履职等情况载入档案,作为今后续聘和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落实待遇,宣传树立典型。大理州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州、县市财政部门按月及时足额地将工作生活补贴拨付到县市人事局或乡镇财政所,县市人事局或乡镇财政所及时足额地按月发放到大学生“村官”本人,全面实行“一卡通”,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款管理,州、县市委组织部、纪委监察局、人事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跟踪、检查、问效,确保财政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和及时足额发放。各县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要求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全州各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也都积极妥善地为大学生“村官”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各级党委积极发掘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定期向州委组织部以书面材料形式上报,通过《大理日报》、大理州委组织部《组工简讯》、《大理州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等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推广在全州大学生“村官”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使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建立机制,注重帮带培育。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管理。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各乡镇为每名大学生“村官”确定了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和一名村“两委”主要成员联系帮带,形成乡镇、村“1+1”帮带制度,通过建档案、抓学习、抓帮带对他们的考核培训、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做出了具体规定,指导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统筹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情况、开展工作、打开局面、提高从事农村工作的能力。按照“乡教育管理,村培养使用”的要求,明确细化乡村两级负责人员的工作职责,对大学生“村官”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建立乡镇村领导帮带的工作机制,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纳入州、县市、乡镇干部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精选培训内容,完善培训保障机制。每名大学生“村官”每月参加1次乡机关干部例会学习,每季度进行1次座谈,每年至少进行1次轮训,参加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