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赵峪办事处群众上访问题的调研报告

来源:原创 作者:陈根存
关于大赵峪办事处群众上访问题的调研报告
陈根存
近年来,铁路及高速公路迅速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当地政府和群众带来了烦恼。由于土地征收、拆迁补偿不合理等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成了大赵峪办事处政府领导最为头疼的事。大赵峪办事处地处城乡交接处,西南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辖11个自然村和一个由纯单位组成的社区,总人口2万余人。地理位置优越,村民年收入也居其他乡镇(办事处)前列,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政府工作即使再细致,也难免让站在不同立场、身处不同情况、考虑问题角度不同的群众完全满意。此外个别政府官员不能正确对待群众上访问题,在上访问题上未能妥善处理,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政府公信力下降,群众对本级政府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引发群体上访。本人就大赵峪办事处群众上访问题做了深刻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群众上访的原因
在分别与上访群众和信访办公室接待信访工作人员交流后,总结出群众上访有以下几种原因:1. 拆迁安置、征地补偿问题。近年来,不断延伸的铁路、公路网遍布全国各地,大赵峪办事处也不例外,西南铁路、312国道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西安-上海高速公路,虽然给当地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但是由于土地征收、拆迁补偿不合理引发了政府与群众间的矛盾。此外一些单位新建办公楼,工厂等都涉及到拆迁,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就成了部分群众最关心的事,也是引起群众上访原由最多的问题,经调查,上访中有48%涉及到相关农转非用地补偿折算不合理及拆迁户安置费用问题。2. 社会保障问题。当今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社保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与此同时,由于低保名额的有限及申请的标准的特殊性造成相当一部分群众误解,甚至有部分群众认为“吃低保”的都是有“背景”的,对评定低保资格的干部产生怀疑,其中难免会有个别村审查评定疏忽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或是未进行公示造成群众误解。由此造成对政府公信力下降。
此外,农村财务的不公开透明、村级换届选举过程贿选、赌选等问题也易引发群众上访。
    二.造成群众上访的原因
1.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够强。大多上访者都对党和政府抱有殷切希望,对自己的合法诉求充满信心。但个别领导干部对当前信访工作在工作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只是听一听,劝一劝,登记登记,把人招呼回去就算完事。未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记在心上,未进行调查,作进一步的处理,导致群众的不满,引发重访。
2.个别信访接待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由于信访接待者自身修养和素质导致司法不公、执法不公,致使信访案件不断增多。据笔者了解,上访群众对政府办事推诿拖拉很不满。由于合理诉求和反映的问题在基层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正常的信访渠道被堵塞,才呈现出地方强行“接访、截访、劫访”的局面。当然,在上访人中,确实有个别人涉嫌违法乱纪,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3.部分地方群众将上访发展为解决问题的常规途径。人们放弃司法救济而倾向于选择上访来解决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打官司周期长,费用高,还得经过繁琐的法律程序,并且即使官司打赢了,也还会有执行难的问题。这样一来,大量的本来应该通过法律或者其他途径加以解决的问题,群众仍然选择了上访这条路,并且有上访的规模不断扩大、频率不断加快之势,给当地政府正常的社会和工作秩序带来冲击,也给基层干部带来很大压力。
据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农民遇到问题时,普遍的心态是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有的群众对基层干部不信任,对法律途径不认可,觉得找大官造声势能引起重视,问题解决得快。有些群众遇到困难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不善于用法律解决,不懂得用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采取上访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甚至个别错误认为法不责众,当个人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时,认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煽动其他群众集体上访。由于社会心态普遍浮躁,群众很容易被人煽动,当出现一些小矛盾、小纠纷时,人们往往采取不理性的方法、不正当的行为来维护合法的权益,如非法上访、越级上访,或者采取报复、伤害、闹事等不合法的过激行为,从而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甚至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三.应对群众上访的对策与建议
其实上访者的一个共同心态就是对这个社会、对上层官员充满信任和希望,这正是他们采用温和而不是暴力方式讨取公平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上访现象的作用往往比媒体监督更重要,反映了许多媒体不能报道的社会问题,起到了帮助上层官员发现问题、举报渎职和腐败、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因此个别地方政府应从高度上理解领会中央精神,转变思想,以人民利益为重,通盘考虑,真正做到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而不是一时的拖延和压制。
1.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杜绝上访,政府首先要端正态度,多动脑筋,贴近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要求,是政府的责任要敢于承担,是其他部门的问题要督促解决,上访人合法要求应逐步解决,群众要求过高的,可以解释原由,一时解决不了的,必须拿出诚意并列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相信绝大多数上访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政府工作做到位,思路开拓,善于“疏导”,各地上访一定会有效减少。
    2.变上访为下访,信访代理员替群众“上访”。群众上访,必有其原因,如果对这些问题一味回避,采取“一拖二躲三搪塞”的办法,只能使问题越拖越难,越拖越大。干部勤往基层跑,带着感情做工作,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上访的就自然少了,主要领导也就可以集中精力想大事、抓大事,不用像消防队员那样到处“灭火”。另外由高素质的信访代理员替群众上访,能促进依法、逐级、有序上访,能高质量地解决问题。心由“代理”操、话由“代理”说、腿由“代理”跑、利让群众得,干部下去多了,群众上访自然少了。
3.(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依法治访,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新形式、新举措,加强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做好信访工作的水平,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加强同司法机关的沟通联系,定期组织人员进村宣传党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对那些涉法信访问题及法律法规对反映和处理程序另有规定的信访事项,聘请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信访接待,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共同协商处理疑难信访问题,以不断加强提高信访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4.做好缠访户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般来说,缠访户能缠,主要是思想上的疙瘩没有解开,跳不出思维定势后的小圈圈。这一类人一般都个性执拗,态度难改变。因此要正面开导、由主管部门主动下访,有冤申冤,释法讲理。对上访人员生产生活确有困难,基本生活条件不具备,生活不能自理的,基层和民政部门解决困难要到位,三是案发基层单位教育稳控工作要到位对不合理的缠访,不能百般抚慰,尽量满足要求,甚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而是耐心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放弃上访。
 
 
    5.完善各项制度,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各级政府在出台政策时注意兼顾各方面利益,执行政策切实做到不折不扣,防止因政策措施制定不当和执行政策走样而引发群众上访。使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在阳光下进行,让群众释怀;同时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处理好畅通信访渠道与规范信访秩序的关系,依法保障群众的信访权利,引导上访群众遵纪守法;处理好挖掘信访部门自身潜力与发挥其他部门作用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