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张玉春:为了54个留守儿童的快乐成长
作为黄山市2007年选派进村任职的297名大学生村官之一,张玉春现在是歙县桂林镇吴川村村委会主任助理,还是村“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常务主任。在她的努力下,吴川村的留守儿童工作已经成为全县的榜样,受到全国妇联、安徽省妇联等单位的关注。目前,张玉春主持的“吴川村的留守儿童工作研究”已由有关部门申报为安徽省省级社科研究课题。
张玉春老家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2005年毕业于黄山旅游学院,进村之前在上海锦江集团做酒店服务和管理。2007年9月27日,吴川村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村委会决定让进村任职刚两个多月的张玉春主要负责实施此项工作。
“留守儿童”对张玉春来说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一个新课题。留守儿童工作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和人员。
吴川村有54名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温州、上海、杭州等地打工。辞别的日子,留守儿童和他的爷爷奶奶一起到村头的金三角车站为亲人送行。车子启动时,孩子父母从车窗探出头含着泪水挥手无语,孩子们则用力挣脱爷爷奶奶的手,拼命地追着奔驰的汽车,等到望不见汽车的影子,就坐在马路中间伤心地哭起来,路边爷爷奶奶也在不住地抹着眼泪。
张玉春说:“那情景真让人心碎!”
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村里的留守儿童,张玉春把自己当时不满7个月大的儿子送回蚌埠老家交给父母。
她走访当地的吴川小学、桂林中心学校和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家庭,掌握全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学习、心理、父母务工地等具体信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召集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安排中小学教师、村两委干部、党员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定时、定点、定人有序开展。
2007年10月,在张玉春的积极争取下,村委会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场所。活动中心周六为孩子辅导作业,周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张玉春告诉记者,第一次为留守儿童过生日的情景她至今记忆犹新。那是2007年10月6日,为吴川小学朱世杰和汪艳小朋友过集体生日。当小朋友们点上生日蜡烛,46位小朋友一起唱响生日歌,分享一块块生日蛋糕时,好多小朋友都留下眼泪。孩子们说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过过生日,拉着张玉春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每个周日,村里的留守儿童都会五六个一组在活动中心认真地排起队,等待着用免提电话和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说上几句心里话。当电话这边的孩子说“爸爸妈妈我想您了!”电话那边的声音立刻激动而沙哑。往往第一个孩子哭了,最后所有的孩子都在那抹眼泪。
2007年底,张玉春找到桂林镇妇联主席吕家春,她说,“要根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设法让家长长期留在孩子们的身边。”在那之后的一个多月里,两人到歙县经济开发区一家一家企业地跑,收集用工信息。等到春节期间,她们来到留守儿童家里,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孩子父母。今年已有5位留守儿童的母亲留在本地就业。
今年3月开始,张玉春联合桂林镇四名大学生“村官”,打算在吴川村共同建立“大学生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分为三期规划,首期50亩,最终种植500亩。张玉春说自己的动机很简单,只是希望能为村民致富探出一条新路,好让更多的家长因此留在村里,留在孩子们的身边。
“为了村里的这些留守孩子,我也成了一位留守儿童母亲。”记者采访时,张玉春不时流露出对远在家乡的儿子的挂念。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她写出歌曲《留守儿童心里话》:“远方的爸爸我好想您快回家,远方的妈妈我好想您快回家……我们是留守农村的孩子,也盼着快快长大,快快长大……”这首歌经黄山日报发表后,被黄山市文化局等单位列入市“五个一工程”。
- 凤阳再招50名大学生村官 月薪900至1000元 (2007-06-09)
- 安阳大学生“村官”挥镰割麦 分享收获喜悦 (2007-06-09)
- 乡村采访:凤阳大学生“村官”这一年在忙啥? (2007-06-11)
- 大学生“村官”这一年在忙啥? (2007-06-18)
- 对话:大学生“村官”走向何处? (200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