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大学生村官准确定位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曹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村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虽然大学生村官是一种新生的社会身份,但是也理应有与之相应的社会角色。有些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应是“信息全才”、“技术能手”或者“致富先锋”,不该致力于日常琐事;有些村干部为了提升自身形象,将大学生村官的所作所为都归于自己,宣称大学生村官是不做事的“闲人”;有些地方为了树立典型而大肆吹嘘大学生村官在带领村民快速增产增收或村级治理方面取得的丰功伟绩。其实,这些片面的观念都不利于广大大学生村官踏踏实实地服务“三农”。事实上,要合理、准确地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角色进行定位,必须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社会角色来定位大学生村官:

(一) 强化政府和村民联系的联络者

中国的广大农村历来是党政管理比较薄弱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政府与农民个人之间缺乏一种良性的缓冲机制,往往导致两者直接发生冲突。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和农民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媒介”。[1]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部门长期远离农村基层,难以真实、全面地了解政策作用对象——村民的现实需求,制定的政策就极有可能与村民的现实需求相违背,进而使得广大村民对 “空想政策”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因此,大学生村官需要在政府和村民之间充当“联络者”的角色,为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密切联系村民群众,切实了解农村现状,加大相关政策在村民群众中的宣传力度,深化其对政策的理解,加快政策的贯彻落实,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积极与农办、民政、社保等相关部门沟通,将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实地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使其及时地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农村的现状,促进政策的不断完善,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二) 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维权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引起了农村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村民合法权益受侵犯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既影响了村民群众的团结友爱,又扰乱了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破坏农村的和谐稳定。相比而言,大学生村官比村民更为知法、懂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和帮助村民维护其合法权益。为此,大学生村官应当时刻心系群众,情牵基层,全面学习与“三农”问题相关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了解农村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虚心学习农村特有的矛盾纠纷处理经验,及时发现不安全、不稳定或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不良因素,如官员贪污村民群众的征收款、私自剥夺村民群众的选举权等。对农村的各种弱势群体定期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通过组织成立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计划、妇女之家、残疾人基金等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组织为其生活提供支持。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周倍良正是村民维权者的典型代表,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任职村——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的土地纠纷问题,在母校——清华大学的帮助下,在村里设立了法律援助站,长期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还开办了村民法律学习班,担任法律宣传员,成为活跃在京西大地的普法村官。总之,发现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上级,使公安、法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相关职能部门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矛盾纠纷早化解、存在问题早整改,有效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教育者

其实,广大村民群众并不是不愿意科技致富,只是不懂科技,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利用科技致富。而从优秀大学生中选聘出来的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型人才,具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正好能满足村民的发展所需。他们进入农村后,不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村民增长见识、丰富知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制定发展战略,调整发展结构,优化发展模式,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科教兴农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大学生村官可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农业安全知识大讲堂”等工程,传授给村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讲,为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通过广播站、宣传栏、农家书屋、专题讲座等途径大力宣传和输入现代农业观,提高村民的素质,提升村民的意识;针对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政策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鼓励村民积极表达自身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部分村民思想狭隘,经常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应从中进行有效沟通,使他们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问题,为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凝聚力。

(四) 探究村情民意的调研者

毛泽东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应积极开展“三农”调查活动,详细掌握任职地的人才结构、地理资源、经济发展条件等基本情况。改革开放后,受村民外出“打工潮”的影响,农村地区普遍呈现“空心化”或者“空巢化”,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大量增加,同时失地村民的权益保护问题突出、群体性事件增多、封建迷信之风盛行,农村生活现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和价值渴望。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主动进农家、访村民,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搜集民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在准确把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发现农村现存的社会问题,仔细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发展的趋势,并积极探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金点子”,切实扮演好“调研者”的角色,创造一种与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现实需求相适应,经济成本较低但福利价值较高的生活方式,推动任职地的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促进国家政策推广的宣传者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如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家电下乡、取消农业税等,这些政策的有效执行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现状,给老百姓带来众多实惠。但是很多村民,尤其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地区的村民对此并不十分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加快自身发展,早日发家致富。而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就要承担起这部分责任,以服务“三农”为工作重点,综合采取公开宣讲、发放宣传资料、新建宣传栏、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及时、有效地把教育、民政、社会医疗、计划生育等各项惠民政策传达给村民。宣传过程中要忠于政策的根本宗旨,切忌为了一己私利或为了减少政策执行的阻力而进行片面宣传或错误宣传。同时,要帮助村民正确理解相关政策,并协助其用好用活国家政策来改善自身生活现状,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社会大繁荣。

(六)促进党员队伍建设的组织者

近年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工潮”的影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党的组织建设、党员结构的优化、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党员素质的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皆存在严重问题。大学生村官作为党和政府为农村建设注入的新鲜血液,在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应深入研究任职地的党建现状,切实指导村级党组织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务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积极动员文化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年轻群众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优化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结构;通过茶话会、参观革命者故居等多种学习方式加强党员培训,提升党员的办事能力;深入农村基层,多层次、全方位地选择典型,用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教育激励广大党员,使其在学习典型、赶超先进的热潮中得到教育。

总之,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发展日臻完善,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也越来越身兼数职,扮演着愈来愈复杂的角色丛,正日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1] 程建平.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J].华北水电水利学院学报,20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