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强化服务 让大学生村干部成为致富生力军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赵志鹏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也成为基层干部培养链上的创新一环。2007年以来,我县本着“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在经济主战场锻炼干部”的指导思想,坚持亲情留“心”、责任留“人”、创业留“根”,全县共有138名大学生村干部,70%以上有了创业项目,其中投资30万元以上的项目16个,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涉及医疗器械、食品生产、服饰生产、高效农业等多个行业,大学生村干部已成长为一支“基层致富”生力军。

  强化引导,注重激励,营造大学生村干部“敢创业”的良好氛围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是村干部的第一要务,也是广大村民的第一期盼。但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后,很容易陷入事务之中,找不着工作着力点。为此,从他们一到任,就着力开发这一新的农村人才资源,让他们明确工作重点是“忙发展”,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省委选派高校毕业生进村任职的初衷。

  加强交流,思想促动。建立县乡村干部“3+1”帮带联系大学生村干部责任体系,在定期走访看望,交流思想中,鼓励他们扬优展长,主动创业。在全县开展的“自信自强、富家富县”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岗前研习班、巡回演讲、现场观摩等方法,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干部从“学而优则仕”向“学而优则创”转变。积极组织县人大代表与大学生村干部牵手创业活动,致力谋求成熟经验与青春活力的最佳组合,94名人大代表不定期与牵手对象交流思想,引导他们创业带动就业。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参与县乡有关重大会议,如县里的全委(扩大)会、人代会、总结表彰会、乡镇工作例会等,让他们在体会主人翁感觉的同时,感受全县创业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爱莲说”论坛作用,开展“创业在行动”有奖征文和“创业我先行”演讲比赛活动,让他们谈设想、提建议,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找准工作定位,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内生动力。大学生村干部在深入细致地调研中,也普遍感到引导、指导农民发家致富责任重大,只有通过带头与带领创业,才是获得村民肯定、体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

  学习典型,示范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坚持双月开展一次创业实践汇报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创业经验交流会、每半年开展一次现场观摩会,组织大学生村干部互评互比、互动竞争,使他们学有标杆、干有目标,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在新闻媒体开辟“大学生村官行”和“爱涟说”论坛开设“创业先锋”版块,广泛宣传来涟任职大学生村干部率先创业典型,重点宣传了王波、王坤等创业故事,刘良山、嵇芳等“创业型”大学生村干部还被市县电视台拍成专题片广泛推介,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激情。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村干部嵇芳,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创业座谈会和组织观摩后,到村仅3个月时间就兴办了雨露医疗器械厂。

  严格考核,政策推动。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大学生村干部评先推优、表彰奖励挂钩。大学生村干部年度考核中有24名同志因创业有成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同时,在每年评选表彰“十佳大学生村干部”时将是否创业作为必要条件,在推选“县十大杰出创业青年”、“十佳创业精英”、“青年岗位能手”、县乡人大代表、“十佳勤政廉政干部”时向创业型大学生村干部倾斜,注重从“双带”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干部中选拔村党总支书记,从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干部中发展党员。两年来,先后有40余人次因创业业绩突出获县乡党委政府各类奖项。谢朝东等8名同志被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王坤等37名同志加入了党组织。

  整合资源,多方帮助,形成助推大学生村干部“勇创业”的工作合力

  创业并不神秘,但仅靠较高的创业热情,既创不了业,更难创成业。对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村干部来说,项目、资金、技术成为阻碍创业的关键点。对此,我县突出“三帮”助推大学生勇于创业。

  一帮挑选项目。组织编印《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手册》,按照“投资少、风险小、收益快”原则,遴选出50个创业项目供大学生村干部选择。成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顾问团。组织有关专家上门服务,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项目“问诊把脉”,积极指导大学生村干部围绕自身的专业优势选项目、围绕任职村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选项目、围绕市场需求选项目,降低创业风险,先后帮助大学生村干部指导创办项目45个。北集办事处朱桥村是回民集居地,当地有屠宰加工牛羊肉传统,大学生村干部吴松接受项目建议后,创办了福盛堂食品有限公司,开发了具有回族风味的超市食品,仅2009年春节期间销售额就达11万余元,纳税4000余元。不仅吸纳当地留守人在公司务工,还带动了周边乡镇牛羊养殖和销售。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扬州大学等专家教授来涟开设SYB(创办你的企业)讲堂。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村干部赴镇江、常熟、盐城等地现场考察取经,开阔眼界,寻求合作项目。

  二帮项目融资。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纳入全县“农村党员干部致富工程”范畴,优先为他们办理贴息贷款。出台《涟水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办、合办项目。出台文件,鼓励大学生村干部以资金或技术入股形式,到乡镇工业集中区、村级创业点,与他人合伙上项目、办实体,并给予适当的费用减免。2007年11月,五港镇五里村大学生村干部王波以部分资金和技术服务入股,与村会计李华成一起发展肉牛养殖,掘得第一桶金,近期,他在县财政10万元免息借款扶持下,新上服装加工项目,就地消化100余名农村留守人员,企业产销两旺。

  三帮相关技能。县委将大学生村干部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全县大规模培训干部规划,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原则,量身定制“培训菜单”,运用发展论坛、红日讲坛等平台,分6个专题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涉农政策、企业管理、养殖技术和蔬菜种植等知识培训,并公布咨询电话、电子信箱,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及时组织技术对接,从县直部门选聘中级以上职称的94名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指导员”,在乡村选择通过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创业大户作为他们的“创业辅导员”,帮助他们协调矛盾,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同时,将“爱涟说”论坛链接农业网、畜牧网、大学生创业网等,方便大学生村干部集中了解创业优惠政策和学习种植、养殖、工业等方面知识。

  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建立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大业”的绿色通道

  创业不易,做大更难。如何降低创业风险,保证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我县主动构建三大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保驾护航。

  无障碍创业孵化平台。县委成立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工商、税务、供电、国土、财政、环保等13个部门,成立涟水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服务联系会议,在企业注册、场地安排、环保评估、证照办理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便捷服务,确保做到手续化繁为简,效率能快则快、费用能免则免。县工商局开通绿色通道,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优先受理、优先登记、优先发照,同时免收登记等各项费用;县地税局根据税收政策,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在同行业中执行最低标准;县卫生局公开承诺大学生村干部自主创业,涉及办理卫生许可项目,将予以全程帮办,并免收所有费用。县软环境办公室为创业大学生村干部发放“绿卡”,对创业项目挂牌保护,实行分段管理和服务。

  经营实践锻炼平台。大学生村干部从校门到社会,成长道路比较平坦,工作经历不长,对经营管理比较陌生,我们积极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到县开发区企业、管委会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南禄办事处东兴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王坤,先后创办了东兴肉鸽养殖场、淮安市太和食品有限公司,一度认为小公司管 理与否无所谓,就是查查出勤,发发工资,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由于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总不太顺利,效益进展不明显,县委李卫平书记了解情况后,通过协调安排他到县开发区广梅制衣有限公司跟班学习,他非常感慨地说,经营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管理出产品,管理出效益,管理也出生产力。

  市场开拓帮带平台。创业产品生产出来后,如何营销是大学生村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实施项目帮办联系制度,为他们扶上马送一程。陈师镇沙河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嵇芳创办的涟水县雨露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医用便壶便盆,日产1000件套,与其结对的县卫生局充分运用系统资源,现场会办宣传、销售产品,由于宣传到位,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全县40余个医疗单位一次性定购了3大类医院护理用塑料制品达6万余件,价值近30万元,在此基础上,该局领导还主动帮助嵇芳向周边兄弟县区医疗单位推介。县电信局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服务专业团队,支撑大学生村官利用互联网开拓“网络营销”。 中共涟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赵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