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素质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探索和思考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胡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要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江苏省宿迁市作为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在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中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坚持五个结合,创新五大机制,全面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插上了知识和科技的翅膀。

  一、创新科学选聘机制,坚持竞争择优和优化环境相结合,引导优秀大学生选择农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确保选聘质量是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础。宿迁市在集中选聘工作中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竞争择优,把选准人作为建设高素质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前提。深入宣传发动。每年选聘工作启动伊始,宿迁市就会协调市内外新闻媒体,刊发选聘公告、简章、政策解读、选聘动态以及在大学生村官培养方面的特色做法。市委书记、市长联名向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写公开信,介绍宿迁情况,欢迎选择宿迁。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深入省内高校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积极报名应聘。出台优惠政策。在生活待遇上实行“三个好于”,大学生村官住宿条件、工资待遇、配备物品好于乡镇干部。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享受市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并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泗洪县针对大学生村官购房问题启动安家工程,让他们享受拆迁安置的优惠价格购买住房。实施阳光选聘。2010年该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官400名,而报名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达2000多名。宿迁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实施,严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和体检关,向社会、考生全面公开选聘流程、经过及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选聘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实践表明,深入宣传发动,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各项优惠政策待遇,消除了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后顾之忧;实行阳光选聘,为建设高素质大学生村官队伍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创新跟踪培养机制,坚持分层分类和注重实效相结合,促进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

  立身百行,以学以基。宿迁市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充分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发挥高校、党校等培训主渠道作用,创新培训形式,强化跟踪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行岗前培训。每年都进行岗前系统集训,市委书记张新实每次都亲自上第一课,帮助即将奔赴农村一线的大学生村官了解农村基本情况,掌握基层工作方法。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先后组织26批次近2000人次,赴安徽小岗村、山东寿光、青岛瑞克斯旺、南京农业大学等地开展学习培训,2010年3月,还组织部分已担任村“两委”正职和创业有成的大学生村官赴省委党校开展示范培训。此外,主动与企业联姻,率先与全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雨润集团共建“大学生村官培养示范工程”,企业设立1000万元大学生村官培养专项资金,每季度安排50名大学生村官到企业开展为期一周的全流程体验式培训。注重典型教育。集中组织大学生村官赴华西村培训,学习华西经验,感受吴仁宝精神。每期都邀请华西村吴仁宝老书记为大学生村官作辅导报告,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话,言传身教、答疑解惑。通过学习先进,大学生村官进一步认识到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增强了到村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加强实践锻炼。邀请大学生村官列席党委全委(扩大)会,为他们了解全局、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造条件。分批选派大学生村官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跟班学习,参与信访、治安、城镇建设等工作,积累多方面实践经验。实践表明,分层分类、典型示范和实践锻炼是加强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的有效举措,只有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让大学生村官把握日新月异的农村改革发展规律,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三、创新作用发挥机制,坚持干事创业和富民强村相结合,推动大学生村官建设农村

  注意把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宽、思路开阔的优势与农民群众的致富渴望结合起来,实施创业富民工程,为大学生村官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激发创业热情。市委专门召开推进会,部署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促进他们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带民致富。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鼓励大学生村官走创业富民之路。开展“创业示范点创建”、“创业成果展”、“创业富民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调动他们的创业积极性。构建扶持体系。市、县(区)财政设立6350万元 “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资金”,以贴息贷款的方式已发放2800多万元。市财政拿出500万元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奖励资金,已向42个项目发放115万元。科技部门通过创业服务中心提供项目咨询,向大学生村官推荐了95个创业项目。经贸等部门成立27个专家团,为大学生村官提供480次创业信息服务,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探索创业模式。将企业、大户拥有的资金、管理经验,专家拥有的技术,合作社拥有的市场渠道等,与大学生村官的创新愿望、开拓能力相结合,创新出多种创业模式。沭阳县任杰等3名大学生村官采取“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的模式,组建“虞美人瓜果合作社”,吸纳当地300多名贫困农民就业,年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目前,全市已有604名大学生村官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291个,为当地群众提供1.4万个就业岗位。实践表明,干事创业、富民强村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最佳途径,只有让他们的事业在农村扎根,才能赢得群众认可、社会认同、组织认定。

  四、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坚持真情关爱和从严管理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村官树好形象

  坚持厚爱与严管相结合、服务与引导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提供各种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市、县均成立了由组织、人事、教育、财政等部门组成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选聘联席会议制度。组织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加强指导,不断提高培养工作水平。严格监督管理。专门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建立了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督查等制度,由乡镇、村党组织负责日常考核,县级组织人事部门和乡镇党委负责年度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制定管理教育措施。推行百分制考核法。对获得上级党委、政府、部门表彰的、自主创业或联合创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规定规模的、当选为县(区)、市、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部门代表的大学生村官,均给予相应层级的加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续聘、解聘、奖惩、岗位调整、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注重思想引导。各级党政领导经常采取“走下去”和“请上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深入大学生村官中进行交谈或邀约大学生村官谈心谈话,帮助大学生村官解思想疙瘩、解实际问题、解后顾之忧。每逢重大节日,市委、市政府领导都看望慰问大学生村官。市、县(区)有关部门向大学生村官发放了联系卡,开通了服务热线。市政府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了“大学生村官博客”专栏,给他们搭建一个“交流心得、学习经验、沟通思想、答疑解惑”的平台。实践表明,真情关爱和从严管理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又好又快成长的重要抓手,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让大学生村官坚定奉献农村的理想信念,进而释放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能量。

  五、创新有序流动机制,坚持组织引导和市场选择相结合,保证大学生村官干有前途

  解决好出路问题,事关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事关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顺利开展。宿迁市结合实际,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大学生村官到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工作,形成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有序流动机制。坚持把人岗相适作为有序流动的基本原则。根据大学生村官能力、专业、个人意愿等实际,遵循乡镇领导班子和机关事业单位优选一批、村干部岗位留任一批、创业有成转型一批、其他岗位另行择业一批、继续学习深造一批的思路,因势利导,按需流出。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有序流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重点倾斜、优先考虑。在定向招录公务员时,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笔试时给予加分;在市委农工办、信访局等下属事业单位招聘时,让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直接进入面试环节;对特别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保证了干得好的大学生村官能够流动得好,从而树立了激励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坚持把社会参与作为有序流动的有效途径。积极创建大学生村官人才市场体系,促进大学生村官由政府就业向市场就业、由组织包办向市场选择的转变,逐步实现大学生村官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养老保险制度化。积极探索与雨润集团、民丰银行等政企合作模式,建立大学生村官向企业输送的快速通道。目前,全市254名聘期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有15人通过公推公选走上乡镇党政领导岗位,56人考入公务员队伍,102人进入村“两委”班子继续留村任职(其中71当选为村“两委”正职),10人进入市委农工办、市信访局、市残联等下属事业单位,36人进入县乡事业单位,35人进入民丰银行、雨润集团等企业。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对发展出路存有疑虑,看不到自己的发展愿景,就会缺乏长期留在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只有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有了更好的保障,大学生村官们才能下得更积极、待得更放心、干得更有劲。 宿迁市委组织部综合干部处副处长 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