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完善培养机制以推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士武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培养党的接班人、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举措,是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江苏省泗阳县结合本县实际,在大学生村官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和有益尝试,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二次分配、分类培养”制度,在创新培养方式、完善培养机制方面,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设定“个性化”培养方向,体现个人奋斗目标与组织培养方向的有机统一。

  发展要有目标,培养要有方向。找准发展目标、规划培养方向是“分类培养”的首要环节。按照“引导不主导、承办不包办”的原则,一方面尊重大学生村官个人的“感性选择”,另一方面重视组织上的“理性配置”,从源头上保证了大学生村官培养方向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是明确分类培养原则。按照个人意愿与岗位设置相一致、专业与产业相对应、潜能素质与岗位要求相匹配、递进培养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四个原则,因人制宜地确定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向,把科学引导和理性选择、培养措施与个人需求、潜能素质与成长方向、事业需要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大学生村官“干事有目标、流动有方向”。

  二是统一分类设置标准。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成长需求和农村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从总体上为大学生村官设置四个培养方向,并严格规定选拔标准:“双强型”村干部,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群众认可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大学生村官中选定;乡镇党政后备干部,从担任村支“两委”正职和聘期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中选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从县乡事业单位急需、所学专业对口、服务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村官中选定;优秀企业家,从市场意识敏锐、想创业、能创业的大学生村官中选定,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培养理念。

  三是严格分类审批程序。在大学生村官工作半年以上、综合素质得以展现、个人想法相对成熟的基础上,经过本人申报意愿,乡镇党委考察推荐、县委组织部集体研究等步骤,确定其培养方向,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岗位进行“二次分配”,实施“分类培养”,先后有136名大学生村官被列为分类培养对象。

  坚持按需施教,实施“差别化”培养措施,体现共性需求与个性培养的有机统一。

  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具体性、针对性、多样性等特点。为此,要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培养方向,紧扣履职能力需求,突出培养重点,凸显分类特点,组织实施“四大工程”,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一是实施“强基拓源”工程。对列为“双强型”村干部的大学生村官,纳入村支“两委”正职后备干部,帮助制定年度规划和聘期目标,进行设岗定责,组织公开承诺,并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组工干部、扶贫工作队员和优秀村党组织老书记“4+1”结对帮带体系进行重点培养。同时,积极搭建民事纠纷调解、便民服务代理、劳力调查推介、远程教育管理等“十大平台”,全面推动参与村级组织事务管理,着力提高处理村级事务和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

  二是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对列为党政后备干部的,专门制定“111”培养锻炼计划,即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每月召开一 次汇报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半年开展一次现场观摩会,促进其互评互比、创先争优。同时,统一纳入县委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四个一”学习范围,组织参加县内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安排到省委党校进修培训,组织到县城管、信访和招商等热点岗位跟班学习,着力提高政策理论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是实施“定向培育”工程。对列为县乡事业单位业务骨干的,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安排县乡专业技术人才对其进行结对帮带,指导业务工作开展。同时,明确其负责任职村劳动力信息调查、环境卫生整治等专项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到县乡对口部门和岗位挂职,加强实践锻炼。通过结对帮带、实践教学等形式,着力提高专业技术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对列为优秀企业家的,从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在统一调配人员上,在鼓励大学生村官个人创业的同时,按照与专业对应、向产业集聚的原则,对22名大学生村官进行统一调配,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集体创业,并组织实施“一镇一园”创业工程,通过股份制合作、公司化经营方式帮助大学生村官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协调解决创业资金上,出台《鼓励支持到村任职大学生投身创业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先后协调近400万元项目资金、发放300余万元贷款、提供三年政府贴息,破解创业资金瓶颈。在提供创业技术支持上,从高校专家教授、县乡专业技术人员中聘请85名创业导师进行结对帮扶,先后帮助大学生村官指导创办项目87个;同时组织15家产业龙头企业结对帮建、实施“四百四联”工程全面帮带,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技术难题。

  坚持跟踪考核,构建“动态化”管理机制,体现柔性培养与刚性考核的有机统一。

  分类考核是做好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的不同目标,泗阳县坚持从强化过程性的监督管理入手,从严考核、从严管理,推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一是设定分类培养目标。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目标分为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两个部分。共性目标是根据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岗位职责确定的基层重点工作指标;个性目标是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的培养方向,体现个性特色和发展方向的专项工作指标。

  二是完善分类考核机制。以定岗位职责和群众评议、组织评定为重点,建立“一定双评”百分制量化考核机制,采取述职评议、民主测评、综合考察、组织评定等方式对分类培养对象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类考评,形成了自我评价与民主监督相结合、上级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全面考察与专项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

  三是实施分类跟踪管理。采取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党委平时动态考核和县委组织部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跟踪管理。年初,由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年度目标责任状,并印发《到村任职大学生工作日志》人手一册,大学生村官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记好工作日志,并由乡镇帮带领导每季度签署评鉴意见,县委组织部每半年进行一次跟踪考核,年底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动态掌握培养情况,对表现较差和表现优秀的,及时进行调配。

  坚持量才使用,打造“多元化”成长路径,体现分类培养与择优使用的有机统一。

  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目的,是为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人才提供重要依据。去年4月,中组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5条出路。实践中,泗阳县根据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的成熟度,坚持量才使用、人岗相宜的原则,积极搭建平台,畅通“出路”,促进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成长成才。对列为“双强型”村干部培养的大学生村官,结合今年村“两委”换届,采取党组织集中推荐的方式,优先列为村“两委”候选人。通过换届选举,有13人当选村支“两委”正职。对列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且聘期考核优秀的,采取公开选聘的方式,先后有5人被选拔为副乡镇长,6人被选拔为乡镇中层干部,并有15人考取机关公务员。对列为事业单位技术骨干培养、且任职满两年的,采取笔试免试、直接面试的方式,优先参加县直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先后有10人进入县人社、城管等县直事业单位。对列为优秀企业家培养的,通过组织领办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方式,引导激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创业发展,先后创办15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园、2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主动联系国有和非公有制企业择优录用大学生村官方式,使40人进入企业,并成为企业优秀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 中共泗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士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