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制度整合的尝试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鲁组轩
    编者按:“3年期满后,我们怎么办?”出路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村官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政策制定部门自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自2004年在全国十个省区市率先实行,距今已经走过了11年时间,制度创新迫在眉睫。在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的实践中,一些地方将大学生村官制度与选调生制度相结合,在解决大学生村官未来出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也对整个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创新具有启发、示范作用。

●按选调生的标准程序选调大学生村官

●在村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直接录用为选调生

让大学生村官基层历练后顾无忧

——山东省将选聘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工作整合并轨

鲁组轩

从2013年起,山东省把选聘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工作有机衔接、整合并轨,着力培养熟悉基层、了解民情、贴心群众、能接地气的年轻干部队伍,疏通了从基层一线培养干部的渠道。

加强政策研究搞好顶层设计

为推动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工作健康发展,山东就两项工作整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主持研究,听取市县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的意见,召集省编办、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等有关部门,专题研究政策衔接问题。

经过调研论证,山东于2013年启动实施了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工作并轨,按照选调生的标准程序选调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驻村服务满2年,经年度考核和期满考察合格,直接录用为选调生;考核考察不合格的,不录用为选调生,也不再续聘为大学生村官。从制度上打通了大学生村官到公务员的成长通道。

2015年8月,山东省委组织部制定《关于做好选调到村任职优秀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认真做好2013年选调大学生村官考核考察合格后的录用选调生工作,着力保证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工作整合并轨的机制顺畅。

坚持就高从严提高选调质量

两项工作并轨后,山东不再直接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选调生工作,坚持一个口子选人,放宽视野、抬高门槛、严格程序,努力把最优秀的学生选出来,把最适合的人才选进来。与以往相比,实现了“四个变化”:

在选调时间上,为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报考,由原来安排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选之后,提前到每年的1月份。山东省根据各市乡镇(街道)公务员编制空缺、岗位需求等情况,统筹确定各市年度选调计划。并轨后,山东每年选调1500名左右,比原来选调生计划增加了约500名。

在选人视野上,由主要面向山东生源或山东常住户口高校毕业生,改为面向全国选拔、不限生源、不限户籍。

在选拔条件上,由学生干部或中共党员,改为学生干部中的中共党员,985、211高校应届毕业生放宽为中共党员。同时,由市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提出专业需求,选拔基层急需的大学生。

在选拔程序上,由省组织笔试、各市组织面试,改为严格按照公务员考录程序进行,省里统一组织笔试、面试,增加实地考察环节,各市派出考察组实地了解人选的德才表现和民意口碑;坚持阳光操作,及时公布选调条件、程序和结果,全程邀请有关机关、“两代表一委员”和新闻媒体监督,以严格的程序保证人选质量。自2013年以来,山东共选调大学生村官4212人,其中985、211高校毕业生869人,占20.6%,硕士以上学历1070人,占25.4%。重培养严考核让干得好的发展好

整合两项工作,根本目的在于为党的事业培养优秀后备力量。山东抓住关键环节,坚持“三个强化”,努力树立干得好才能用得好、发展得好的鲜明导向。

强化培养、提高能力。自2013年以来,每年山东都在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对全省当年选调大学生村官,集中举办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班,开展群众观念、“三农”知识、农村工作方法的培训,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作动员,省直有关部门讲政策,优秀乡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讲实例、讲经验、讲体会,传授农村工作经验,点燃为民服务激情。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一段时间后,市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村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发展现代农业等专题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坚持“大手拉小手”,安排乡镇干部、产业能手、村党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搞好传帮带,加快成长步伐。

强化管理、传导压力。坚持重在平时,由县级组织部门指导乡镇党委建立日常考勤、民情日志、定期述职、请销假等工作制度,让大学生村官靠在村、干在村。建立目标责任制,每年乡镇党委结合乡村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大学生村官提出个人年度工作目标和承诺实事,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向任职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监督。

强化考核、激发动力。省委组织部制定《考核考察办法》,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展期满考察,县委组织部负责年度考核,重点看实绩、看口碑、看作风,对工作责任心差、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驻村工作时间偏少、民主测评票偏低的,实行一票否决。考核考察结果作为日常管理、评先树优、安排使用的重要依据。

江苏省首次选拔大学生村官纳入选调生培养

龚往

2015年,江苏省首次选拔大学生村官纳入选调生培养管理,报名条件为在村(社区)工作满3年、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满1年的大学生村官。经过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和公示,97名省聘大学生村官被正式纳入选调生培养管理。

据江苏省委组织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本次选拔突出“两个注重”,一是注重实绩导向,准入门槛高。只有沉到基层,踏踏实实干事,才有可能当选村(社区)“两委”正职,才有机会参加选调生选拔。报名的大学生村官都是村官中的佼佼者,551名报名人选中,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261人,担任村(居)主任的259人,31人书记主任“一肩挑”。二是注重民意导向,群众掌握评判权。报名环节,必须在村(社区)“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党员代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范围组织推荐,同意参加选调生选拔的得票超过2/3,才能参加省公务员招录笔试。

这批纳入选调生管理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中都能独当一面,实绩明显,在所在村和社区百姓中有良好口碑。比如南京市大学生村官薛梦,5年前当上了大学生村官,两年前当选黄木桥社区党总支书记,不仅将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了200多万元,还干了一批民生实事,包括铺水泥路、帮失地农民进保等。

据了解,江苏省委组织部将继续开展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坚持实绩导向、民意导向,进一步强化组织的遴选推荐,让干得好的发展得好、受群众欢迎的受到组织关注培养。

出路有保障大学生村官更安心

周涵维

在北京郊区的一次大学生村官的聚会活动中,听在职大学生村官们闲聊,除了谈自己所在村正在做的事,大家说的最多的还是期满后的打算。听到一位入职一年多的女大学生村官小刘说,她正在考教师证,打算期满后当老师,其他的大学生村官对她的提前打算也很认同。打听下,原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都在做着类似这样的准备,或准备考公务员,或考事业单位等等。

出路不畅,倒逼大学生村官一入职就要考虑离职后的生计,由此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村官无法安心在村工作。相对于组织对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希冀,其实大学生村官本身的情况,尤其是出路前景,并不太如意。一是待遇偏低,二是无编制、期满或续签期满之后要自谋出路。由于待遇偏低、无编制而带来的来自于家庭的各种不理解,使本来有心服务“三农”的大学生村官迫于生存、生活压力,不知不觉中也会把重点精力转向考研、考事业单位或者考公务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尤其是青壮年流失严重。大学生村官无疑是注入乡村的一股清新的活水。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前沿的视点,会让被边缘的乡村走进公众视野;他们长期驻守在农村一线,了解最基层的国情;他们可以辅导小孩、照顾老人、帮扶村民排忧解难,以消除乡村治理的盲点;他们在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农村经济市场化方面,身体力行、创业示范,改善村民落后观念的同时带民致富,为农村带去勃勃生机。

古人云:“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是说,没有稳定的职业就不会有稳定的家产;没有稳定的家产者其心不专,其志不一。是否拥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关乎一个家庭的生计和发展,关乎一个人的生存和尊严。希望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机制能够在更加人性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全心全意带领农民在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希望初衷美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能够在不断尝试、不断成长的基础上最终走向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