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邮储银行 助150名大学生村官华丽转身

来源:人民网 作者:魏铭荃

    近日,在河南省西华县魏那村,邮储银行周口市分行的实习信贷员高贺,熟练地解答着农民朋友有关小额贷款的问题。而就在去年,他还是这里的大学生村干部,他表示,虽然角色换了,目的相同,就是服务新农村建设。

  2011年1月,高贺和其他149名已经任职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干部一道,通过了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的招聘考试,成为了金融从业者,开启了新的职业旅程。

  伸向村官们的“橄榄枝”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带动了“三农”事业的发展。但是大学生村干部任期届满后的出路问题,如何帮助他们重新就业,也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对熟悉农村、了解农民金融需求且志愿在农村工作的人才十分缺乏。大学生村官是从基层农村走来的,了解农村、了解基层,与农民有感情、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实际工作经验,对邮储银行来说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宋英忠说。

  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在全省共有2171个网点,其中近70%在县及县以下。该行一成立就明确了“充分依托和发挥连接城乡的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有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积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2010年,该行在与省工商部门开展的“百亿送贷行动”中,累计为20.63万户农户和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55.62亿元。2011年,该行出台了“2011-2015千亿送贷计划”,从2011年起,每年送贷200亿元以上,5年投放贷款1000亿元以上,惠及100万户中小企业和农户。

  邮储银行的“后发速度”使得它对了解农村的金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此时,面临转岗的大学生村干部也在做着人生的“选择题”,两年的耕耘让他们对农村更加熟悉,任职届满后如何找到新的平台继续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村官”面前的新问题。

  最终,一个“农”字把邮储银行和大学生村官联系在了一起。2010年11月份,经与河南省委组织部沟通,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出台了从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中招聘基层工作人员的方案。2010年12月份,经过紧锣密鼓的资格审核、考试、录用,150名大学生村干部正式上岗,成为邮储银行的新员工。

  谈起“缘定”邮储银行,高贺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以前当村官的时候,看到村里很多的年轻人去天津打工,他们在外面学了建造蔬菜大棚的技术,也想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在家乡开始创业,让家乡的人吃到自己亲手培育的无公害蔬菜。但由于缺乏资金,他们大多还是选择了继续外出打工”,“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知道农民心中对资金的渴望,所以我懂得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产品对农民摆脱贫困的意义,当得知自己被录用,我觉得自己帮村民致富的梦想有了新的着落。”

  新员工的“再造工程”

  在香菇种植大棚里,刚刚入职两个月的周建林和申请贷款的客户熟稔地聊着种植香菇的技术,面对客户对自己“新员工”身份的怀疑,周建林笑着说,“以前在当村官的时候给农民普及过种养殖方面的知识,现在每天都和农民客户打交道,以往的经历能帮我很快找到谈话的切入点,但最重要的还是邮储银行进行了很多针对性的培训,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中,周建林仔细倾听着他的“师傅”李红伟对客户专业问题的询问,这种跟班学习的方式,让他很快掌握了信贷调查的一些重点。

  为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熟悉农村、了解基层的优势,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采取了“转岗不离土离岗不离乡”的方式,这些大学生村干部大多被安排到原来当村官的区域,从事信贷或客户经理工作。为帮助这些年轻人快速实现从村干部到“银行人”的转变,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制定出新招录人员学习计划,抽选行内最优秀的内训师对其进行金融知识培训,指定优秀老员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这些年轻人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锻炼,同时通过座谈会、谈心等多种形式关注每位员工的成长,定期了解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感受,听取他们对企业的建议。

  两个月的工作经历让周建林很有感触,“每天都很忙碌,因为我们要将贷款送到田间地头,每天都很充实,因为要在村里开贷款推介会,为乡亲们普及更多金融知识,有时回到自己以前当村官的村里,给他们介绍邮储银行小额贷款,看到他们拿到资金,盖起蔬菜大棚,扩大养殖场规模,就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这些农民的笑脸就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