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旗培育“四型”大学生村官助创先争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张明亮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社旗县以提高村官致富带富能力为抓手,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创新举措抓培训、强素质,造就了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

  培育 “知识型”村官。

  该县采取三种学习形式,给大学生村官加压充电。一是“专家课堂”讲学。依托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师资设施优势,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聘请党校教师和农、林、水、牧等涉农部门专家对全县179个村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通过学科技、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使大学生村官真正掌握党的农村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帮助党员群众学好用好用活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做到政策宣传不走样, 政策落实不棚架。二是“典型示范”引学。在全县大学生村官中积极开展“比贡献、创先进、比业绩、争优秀”活动。通过评比,培育盆景,选树一批“知识型” 大学生村官,示范带动其他共大学生村官同提高、共进步。三是结对帮学。鼓励大学生村官之间攀亲戚、结对子互帮助学,通过相互邀请,利用党员活动室、村文化大院、农民服务中心等资源,采取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学科技、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综合素质。

  培育“技能型”村官。

  该县适时围绕特色产业抓好“技能型” 大学生村官培训。一是结合东烟、西菜、南林果、北畜牧的实际,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科技人员组成“专家课堂”分片区因地因时对大学生村官分类置教,提高科技能力。至目前已对全县四个片区179个大学生村官进行特色培训24场,党员群众参与培训3万余人。二是结合农时通过“流动课堂”对产业特色性强乡镇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加餐式”培训,并组织党员群众参与,现场解疑答难。从而在全县建立产业型、特色性示范点12个。辐射带动党员群众建立产业党小组34个,各类产业协会40余个。三是借助远教“网络课堂”,号召大学生村官带领党员群众取经学技术,借力促发展,进一步延伸学习内涵,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逐步实现远程教育帮扶农民致富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培植“村官+协会+党员+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当地和周边地区的1300多户党员群众发展种养殖业,辐射带动农民群众发展养殖374户,特色种植6000余亩,人均增收500余元。

  培育“带富型”村官。

  在广大村官中大力开展致富带富活动,着力增强引领农村党员群众发展的能力。挖掘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村官致富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开展蔬菜大棚种植、肉鸡养殖、优质林果品种培育等特色产业示范带动,要求村官致富典型与群众交流致富经验,手把手传授致富技术,帮资金、引项目,帮助没有富裕起来的农村党员群众真正掌握一门致富技术,造就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大学生村官。目前,全县村官中已涌现党员致富带头人23名,培育“田秀才”、“土专家”96名,帮助农民签定畜产品和经济作物销售定单60余份,充分发挥了大学生村官引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先锋模范作用。

  培育 “服务型”村官。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该县按照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原则,要求大学生村官经常进农家、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促发展。一是访民情结对子,要求村官驻村进组入户,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帮助制定致富计划,为他们提供政策、技术、资金、信息帮助。同时与一名困难党员或群众交朋友结对子,了解掌握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他们反映的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解决一个以上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实际困难或问题。止目前已帮助群众制定致富计划200余个,提供政策及市场信息300余条,为10余户困难户协调贷款10余万元发展生产。二是保稳定促发展。要求大学生村官真正做到学法、懂法、会用法,主动融入群众,多看多听多想,及时发现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不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问题。真正做到隐患早发现、矛盾早化解、问题早整改。同时积极帮助村民群众分析当地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在农产品深加工、林果栽培、特色养殖、种植、生态旅游、加工制造等方面,努力打造一批工业企业强村,发展一批农家游名村,建设一批农业产业特色村。从而真正实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社旗县大村办: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