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余建军:为大学生村官燃尽生命
![]() |
![]() |
追记宝丰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余建军
3月12日,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在宝丰县殡仪馆,数百人肃然送别英年早逝的宝丰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余建军。其中,有五位大学生“村官”扶柩悲恸,泪如泉涌:“余主任啊!你是为俺们大学生"村官"工作累死的呀!”
余建军的离去,为什么会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又是什么让这么多人如此伤悲?
忘我工作
他时刻操劳直至油尽灯枯
2012年3月9日上午,在宝丰县殡仪馆里,余建军80多岁的老母亲嚎啕大哭,四次昏厥,口中不停地说:“孩子呀!你答应带娘去北京看故宫,现在还没有去哩,你怎么就走了呢?你快点回来吧!娘等着你带俺去北京啊!”说罢,她再次人事不省,亲人们忙着掐鼻抚胸,哭成一团。
余建军是个大孝子,每年都要尽力满足母亲一两个愿望。他常说,父亲走得早,母亲把他们几个子女拉扯大不容易,让娘晚年过得舒心是他当儿子的责任。
2010年春节余建军回家过年,母亲对他说:“我活80多岁了,也没有去过北京,不知道以前皇帝皇后住的皇宫是啥样。”余建军笑着说:“娘,您放心吧,明年五一节放假我一定带着您去。”2011年五一期间,县里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他忙得不可开交,没能带母亲去故宫,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2011年夏天,余建军的肝硬化病情加重,经常出现流鼻血、头疼等症状,但由于天天忙工作,不是开会就是下乡帮助大学生村官上项目,没能及时住院治疗。每次流鼻血,他都用水一把又一把地冰额头……血不流了,脸色苍白的他继续坚持工作。
2011年11月初,余建军的病情恶化,不得不住进了省人民医院,后又转至位于平顶山市的152医院。即使是在住院期间,他也时刻惦念着那些曾与他朝夕相处的大学生“村官”。2012年2月15日,同事们去医院看他,他声音微弱地说:“大学生"村官"拿住本科文凭的要让他们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他们的"三金"要及时缴。”3月5日,同事们又去看他时,他仍然少气无力地嘱托:“大学生"村官"的医疗保险要按时缴纳。”同事们走出病房后,再也抑制不住失声痛哭。
余建军就是这样,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忠诚履职,把事业当生命,燃尽自己,却照亮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余建军开拓创新,把宝丰县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做得既扎扎实实,又有声有色。他主持成立的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联合会兴办的“宝丰县源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营良好,成绩斐然,在全省一炮打响。平顶山市、开封市多次组织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前来观摩,宝丰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在2010年、2011年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评选中,余建军亲手培养的大学生村干部侯更辉被评为“十杰创业之星”,张俊杰、王亚辉被评为 “百优创业之星”,宝丰县被中组部确定为唯一一个大学生村干部调研工作试点县。
真诚引导
他是大学生“村官”最知心的大哥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2003年底,平顶山市委提出“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至2006年,宝丰县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可是,大学生初出校门,一没有工作经验,二没有资金技术,许多人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工作举步维艰。余建军以兄长般的宽厚细心引导,鼓励他们安心工作,有所作为。2006年,余建军设立了“周周谈”“村官”谈心制度,每周将若干名“村官”叫回县“村官”办,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创业成才。
王亚辉毕业于洛阳农专,主修食用菌与蔬菜专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经常为村中农户出谋划策。有一次,回城办事儿的王亚辉敲开了县“村官”办的门,余建军为王亚辉倒上一杯水,询问他最近的工作情况。“俺村有两户人家是搞黑木耳种植的,生长黑木耳的栎木两星期没出新苗,就请我过去帮忙看了看。”王亚辉说。
“你看了之后发现是啥病因没有?”余建军追问道。“那有啥可看的,我学的就是这专业,栎木出了点小病,还真是难不倒我呢!”王亚辉拍了拍胸口,高兴地说。
“那太好了,你又为村民办了一件好事儿!”余建军停了一会儿语重心长地对王亚辉说,“亚辉呀,你有没有想过,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为村民做点啥事情呢?”“我能为群众做点啥事儿呢?”王亚辉满脸疑惑。余建军正了正身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特长,自主创业,创办个更大、更好的种植园区,引导群众走生态种植路子,带领他们致富!”
余建军推心置腹的一番话让王亚辉豁然开朗。2010年底,王亚辉创立了肖旗乡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安排附近20多名村民就业,带动周边30多户群众走上了食用菌种植之路。在王亚辉的创业过程中,余建军先后17次到现场进行指导,并帮助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
2011年余建军住院期间,王亚辉拿了1万元钱去看望他,余建军坚决不收,他对王亚辉说:“你处于创业初期,还有许多地方需要钱,只要你的事业做大了,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王亚辉听后痛哭失声。而今,王亚辉已成为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百优创业之星”。王亚辉经常说:“没有余主任的培养和帮助,哪有我王亚辉的今天。”
余建军不仅对优秀“村官”关爱有加,对有潜质但身上存在毛病的“村官”更是不离不弃。
2008年7月,到了给大学生村干部发放工资的时间,组织部又临时分配给余建军一个重要、紧急的工作任务,因此工资发放耽误了将近一周时间。于是,大学生村干部孔某就暗地鼓动全镇村官“罢工”,并且有不明真相的大学生村干部向市委、省委组织部打电话说宝丰县拖欠工资。余建军赶紧召开全县“村官”办主任会议,说明情况并发放了工资,并且在随后的全县“村官”培训会上向全体“村官”解释了原由。
两个月后,县“村官”办在督察村官日常工作时发现孔某脱离工作岗位,“村官”办让其说明情况并做检讨,但孔某在办公室拍桌子,同“村官”办工作人员大吵大闹。余建军面带微笑和声细语地跟孔某讲道理,最后说服了孔某。事后,一个同事问:“余主任,他跟你拍桌子,你咋不狠狠收拾收拾他?”余建军笑笑说:“咱做领导的不能跟他一般见识!我看这个"村官"有能力,引导引导是个好苗子。”果然,经过数次谈心引导,孔某的心安了下来,开始努力工作。目前,他已经担任了村委会副主任的职务。
余建军对同志柔和温顺,但对于原则性问题却表现出少有的刚强。自2006年以来,余建军顶住各种压力,先后辞退了6名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余建军宽严相济,用真诚扫除了大学生“村官”内心的阴霾,用爱心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余建军也成为宝丰县大学生村干部最知心的大哥。
倾囊相助
他尽心尽职力推“村官”干事创业
为了帮助“村官”干事创业上项目,余建军倾注了全力。
2009年9月,有创业梦想的赵庄乡大黄村大学生村干部张晓东,通过“村官”办协调贷款10万元,去驻马店购买石磨设备。张晓东兴冲冲地赶到了厂家,结果一谈价格,发现还差了将近两万元,无奈中他想到了“村官”办。当天中午,余建军向大营镇的一位朋友借了两万块,让一名同事给张晓东汇了过去,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如今,张晓东的石磨面粉厂有了一定的规模,张晓东感动地说:“余主任真是比我的亲人还要亲,我办厂需要资金,很多亲戚怕亏本还不上钱,无论怎么央求都不愿借给我钱,我实在没辙才向余主任张嘴,没想到余主任这么干脆痛快,一个电话,就把钱汇来了。”事后,余建军对同事说:“借给他钱是有风险,但鼓起他的勇气和信心比承担钱的风险更有意义。”
2010年初,宝丰县大营镇李文驿村大学生“村官”侯更辉打算搞家禽养殖,需要向银行贷款10万元。而银行告知要有5万元的不动产或存折做抵押。侯更辉思索再三,拨通了余建军的电话:“余主任,我要向银行贷款,想找你帮忙……”
5万元不是个小数目。挂了电话,沉思片刻,余建军找到了她的妹妹。
“彩铃,哥想给你商量个事儿,借给哥点钱……”
“是不是又给你的大学生"村官"借钱?”妹妹余彩铃颇有怨言,“哥,这几年你为了你的大学生"村官",家顾不上,孩子也管得少,看看这几年把我嫂子累的。都知道你是个孝子,咱娘天天盼着和你唠唠嗑,可你倒好,连和娘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哥,咱工作尽职、帮人尽力就成了,谁像你……”
“彩铃,你不懂,这些大学生"村官"们都不容易,他们需要我的帮助,这是哥的责任。打小咱爹咱娘不是经常和咱姊妹们说吗,"帮人是福",再说,这是借。铃,这是我给你打的欠条。”说着,余建军把早已准备好的欠条递到了妹妹余彩铃的面前。
最了解他的人,莫过于同胞兄妹。余彩铃知道哥哥余建军的为人,没有再说什么。纵然她知道:如果贷款人还不上所贷的钱,她这5万块钱也就回不来了。
“这是我的全部积蓄。”当余彩铃把5万块钱的存折拿到余建军的面前时,余建军泪流满面。余建军知道,他欠亲人的太多太多了。
2009年5月,宝丰县李庄乡大学生“村官”张伟闯合计着和村文书合伙搞一个生猪养殖场,但还有1.5万元的缺口。
张伟闯拨通了余建军的电话:“余主任,我想搞生猪养殖,还差1.5万元块钱,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帮我。”
“行,你别着急,我来想办法。”余建军的话让张伟闯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天,张伟闯接到余建军的电话:“伟闯,钱我给你筹到了,你来取吧。”
张伟闯的生猪养殖顺利地搞起来了,而且第二年就赚回了本钱。2011年4月的一天,在宝丰县大学生村干部组织培训的间隙,张伟闯拿着1.5万元钱找到余建军:“余主任,我来还钱了。”
此时,余建军的同事笑着告诉张伟闯:“你知道这钱是从哪儿筹来的吗,是余主任自己的钱。”
2010年,余建军为周巧云、侯录霞等7位女大学“村官”争取到每人8万元的创业资金;2011年,余建军多次赴省会郑州,为侯更辉、张晓东、张俊杰争取到无息贷款17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余建军的关心、呵护下,宝丰县大学生村干部的创业项目如同一颗颗籽粒饱满的种子,在父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前,肖旗乡大学生村干部王亚辉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大营镇侯更辉的养殖基地、周庄镇张俊杰的生态种植基地、张八桥镇王睿的枸杞种植基地、赵庄乡张晓东的石磨面粉加工基地等项目已初具规模,并取得较好效益。大学生村干部一个个成长起来,他们所创办的企业为群众上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余建军却累得病倒了。120多个日夜的诊疗,最终还是没有留住他年轻的生命,2012年3月9日早上6点,余建军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年仅39岁。
编后
也许之前,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具体的工作内容又是什么,但对于余建军来说,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是他视若生命的事业。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章可循,无经验可借鉴,不单是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更要当好他们的“娘家人”。这一点,余建军做到了。他把宝丰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做得既扎扎实实,又有声有色,宝丰县也因此被中组部确定为唯一一个大学生村干部调研工作试点县。余建军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一连串的工作佳绩,还有一种品质叫忠诚,一种精神叫奉献,一种胸怀叫博大!
- 河南省息县大学生村官勇当四大员 力推活动四确保 (2009-10-13)
- 大学生村官 成为河南省虞城县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009-10-19)
- 河南洛阳市洛龙区 召开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座谈会 (2009-10-22)
- 南召大学生村官成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 排头兵 (2009-11-30)
- 河南孟津县四个注重引导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