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渑池县搭平台推进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任明伟

    近年来,渑池县以“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为目标,坚持培养与管理同步,使用与流动同步,在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招录考试,实现有序流动。全县244名大学生村干部,正常流出119名,其中考上公务员20名,各级各类事业单位89名,自主创业10名。

  一、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村干部自主创业

  一是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县科技局、农业局等业务部门坚持经常性地深入到乡镇、村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且大学生村干部成为必训人员,着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2010年3月份,县委组织部和县人劳局又联合举办了大学生村干部SYB创业培训班,对全县12个乡镇的120名大学生村干部进行了创业培训,有效提升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创业技能。

  二是提供资金技术扶持。为了加大对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支持力度,2010年6月份,县委组织部设立了总额为150万元的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专项资金,协调工商、银行、农业、科技等职能部门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力扶持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天池镇竹峪村大学生村干部杨洋,在县、乡两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130余万元,合资创办了“天池镇宏远肉牛育肥厂”,养殖规模达200头,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0余人,此项目已经申报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发展基金”重点创业资金扶持。

  三是落实三级联帮联带。建立县、乡、村三级干部连帮连带制度,各级干部极力传授村务管理、纠纷处理、田间技术服务等实际经验。仰韶镇庄子村大学生村干部胡佳佳,结合地理优势,在县、乡、村三级共同帮助下,注册资金560万,成立了渑池县老仰韶耐材有限公司,安排该村剩余劳动力90余人。

  二、制定政策,拓宽大学生村干部就业渠道

  一是实行加分政策。2010年,县委研究制定了《渑池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从大学生村干部的招聘、管理、流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明确提出了优惠政策。并在同年,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对服务期满两年、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干部给予笔试加10分的优惠政策,全县面向社会共招录60名,其中有12名大学生村干部被录取。

  二是实行定向招录。为了进一步畅通大学生村干部流出渠道,县委采取了县内单位招人定向录用的优惠政策。在今年全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中,县农业局、人社局、国土局3个单位共拿出11个职位,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定向招聘,11名大学生村干部顺利进入了事业单位。

  三是择优推荐使用。对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大学生村干部,优先推荐到上级部门进行上挂锻炼,在上挂锻炼的20名大学生村干部中,有5名同志表现突出,被上挂单位正式录用;同时,还制定了表现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干部,确定为乡镇科级后备干部或推荐提拔为乡镇党委委员的优惠政策。

  三、强化服务,实现大学生村干部有序流动

  一是及时传递信息。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坚持每天上网搜寻全国各地的招录信息,通过大学生村干部QQ群、飞信平台以及打电话等形式,及时向他们传递招录信息,鼓励他们能报尽报,能考尽考。三年来,累计向全县大学生村干部传递招录信息5300余人次,接受咨询4700人次。

  二是提供报考服务。为了使大学生村干部都能顺利报考,县委组织部坚持报考期间24小时服务,根据大学生村干部专业特长及报考意愿,指导其报名适合的岗位,随时为他们打印报名表、出据各类证明,组织他们集中统一报名。并做到考试前两天全部进行电话通知,帮助购置车票、联络住宿,并做好考试前的各种便利服务。

  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当大学生村干部考试录取后,县委组织部及时向他们发去祝贺短信,及时为他们办理相关转接手续,召开一次鼓劲会,动员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再接再厉,再创新功。对考试未能达到目标的同志,通过电话、发短信等形式进行安慰、鼓励。同时,结合时机,组织考试成绩较好的、表现突出的同志为其他大学生村干部介绍经验。从而形成了“考前引导、考中辅导、考后指导、考不上开导”的大学生村干部流动机制。

  (渑池县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办公室 任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