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州区"五个统筹"完善选派大学生村官工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金海 张世安

    大连市金州区从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完善选派进村大学生工作,并通过在实践中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

  统筹考虑专业对口问题。在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中,金州区首先掌握村情。在拟对全区下一批需要大学生的村逐一了解后,弄清了现在发展什么产业,需要什么样人才。其次,了解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有什么专长,适合在哪些村工作等等。把这些情况摸透后,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就能对号入座。这样不仅使所在村得到了急需人才,而且也为进村大学生找到了用武之地,避免了用非所学和所学专业重新“回炉”等问题的出现。基于这一工作思路,全区进村(社区)的大学生都能因村而宜、因人而宜地安排工作,这样就为大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

  统筹考虑就地就近安排问题。大学生到村屯工作,吃、住、行等都有一定困难,给基层增加一些负担。同时,也会给本人带来一些麻烦。根据这一情况,金州区坚持在同等条件下,就地就近安排大学生。为此,该区在应聘时就着手了解大学生的居处和离家的路程及交通条件,然后根据需要与可能,在办理应聘手续时,就将大学生安排到最近的乡村。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大学生本身的生活问题,而且还能减轻基层负担,有利于工作,把好事办好。

  统筹考虑男女性别差异问题。按照人性化管理的要求,金州区对男女大学生性别上的差异,注重发挥特点,区别安排工作。该区根据农村环境比较艰苦,吃、住、行等条件相对较差,男大学生适应性强,比较有利于工作。根据这一情况,该区将男大学生多数被安排到村里。同时,考虑女大学生具有细致、耐心等自身优势,比男大学生更适合在社区工作,因而多数女大学生被派往社区。另一方面,对村与村之间的差异,做到了有针对性地选派男女大学生到那里工作。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文化状况、农民思想基础等条件,适合男大学生就选派男大学生,不适合男大学生就选择女大学生。这种因人而宜、因村而异选派男女大学生进村或社区工作的办法,不仅在客观上整合了人力资源,而且在实践中发挥了优势互补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和社区工作。

  统筹考虑工作生活问题。金州区对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要求各级干部不能重选派、轻使用,派下去就了事,而要在加强教育管理和跟踪服务上下功夫,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建设新农村发挥作用。近两年,该区从掌握大学生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入手,责成区人事局组织专人经常深入村屯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帮助进村大学生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成长优化各种环境。同时,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采取“少什么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为大学生开展实践培训活动,并同“田秀才”结成“对子”互帮互学,进一步掌握了实践知识。为了促使大学生 尽快成长,该区还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进村大学生考核考评机制,并通过采取个人总结述职、村干部群众代表评议、党组织鉴定的方法,定期对大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各镇、街还建立了大学生业绩档案,记载其聘用期间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和奖惩情况,作为今后使用、提拔的重要依据。该区还树立和表彰了一批大学生“村官”,为进村大学生营造了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统筹考虑“出口”问题。为了解决进村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今年金州区决定事业单位招聘要拿出40%的岗位,机关公务员招考要拿出50%的职位用于解决“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出口”问题。目前,全区第一批20名村官已考核完毕,准备全部安排到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