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村官对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翊
  

  这是一个大学生村官与一个返乡农民工联手出资创业的故事。在湖南麻阳县一个苗乡山村,两个年轻人的激情点燃了创业的火花。一个叫叶为,2008年7月从南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系毕业;一个叫刘志峰,从北京青大能源公司打工返乡。

  大学生村官从困惑到联手创业

  叶为是来自湖北荆门的南华大学毕业生,因为专业的热门,许多用人单位相继向他伸来“橄榄枝”。然而,他带着一腔服务基层的热情,选择了当大学生村官,只身来到偏远的麻阳江口墟镇陈家湾村担任村书记助理。

  去年,叶为驻到村里后,他发现村民煮饭砍树烧柴现象普遍,生态破坏很大。基于此,他萌生了推广农村沼气建设的想法,谁知跟村民一沟通,大多不感兴趣。有的村民还反映,原先他们曾搞过沼气,但沼气池挖起来很麻烦,费工费钱不说,沼气产生也少,还常出故障,一些沼气使用户也因此弃用。有没有一种更为先进可靠的沼气技术替代传统的沼气建设,改善农村能源问题?叶为困惑了。

  不久,叶为了解到,本村村民刘志峰,刚从北京青大能源公司打工返乡。他了解到北京青大是一家专门从事新型沼气研究与推广的公司,刘志峰长期在该公司工作,具有相当的技术实力。这个消息令叶为大为振奋。他连夜找到刘志峰,动员其留在家乡创业。刘志峰对清洁能源行业前景看好,但缺乏管理水平与创业胆识,在创业问题上犹豫不决。为打消他的顾虑,叶为提议由两人共同创办,他承担管理与市场营销,刘志峰负责技术服务,两人分工合作,亏盈共担。叶为的创业激情给了刘志峰巨大的鼓舞,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引进北京青大公司的技术,组建新型能源公司。今年初,他们投入资金20万元,注册成立了惠农新能源科技服务公司,并聘请本村8位农民为工人,租用村部仓库作生产基地和办公场所,正式动工生产。

  新型能源公司主要生产用于装料发酵的沼气灌,并负责提供安装、运送、维护一条龙服务。这种沼气灌是针对传统沼气池专门研发的新型技术产品,制作工艺简单,适合批量生产,且安全耐用。相对传统的沼气池,它不需要挖窖,节省人力物力,而且露于地表,便于启池换料,具有发酵快、沼气多的优势。当天安装,填料后3天就能使用上沼气,整个周期不超过4天,而传统的沼气池从建设到使用至少要2个月。整体预算下来,单个比传统的沼气池节省1000多元。公司先进的销售模式与经营诚意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周边一些农户纷纷装上了新型沼气灌,有的还利用沼气在家安装了热水器,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舒适的生活。通过典型引路、现身说法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公司突破了市场的第一道“门槛”。

  为了争取政策扶助,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在江口墟镇政府的帮助下,与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县能源办衔接联系,将其生产的沼气池纳入财政补助范围,每口可获补助近1000元,相当于将价格直降了1000元,大大刺激了农民的购买欲望。目前,公司正积极与怀化其它县市的大学生村官联系,洽谈设立县级代理。随着公司的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将进入更多的农民家庭。

  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据了解,麻阳作为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麻阳县委、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台了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不少外出经商打工的农民工纷纷携带着外出打工积累的资金返乡创业。但总体来讲,该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诸多难题,如创业项目多集中在种(养)殖行业,从事产业过于单调,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且规模小、分布散,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等等。

  来自麻阳县就业服务中心的资料显示,截止今年7月,全县外出务工总人数约67610万人,其中省外务工人数为56295人,已返乡农民工人数为5673人,持续增加的返乡失业人员将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尽管有153名返乡人员已经实现自主创业并带来了一些新的就业岗位,但是现实创业就业的困难依然突出。比如,叶为和刘志锋的江口惠农能源开发公司,因无合适厂房,只得暂租在陈家湾村部进行创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已经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2008年,麻阳县在推行以公司制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鼓励71名干部职工带动126位农民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组建技术服务、农业生产、信贷担保等各类农业公司31家,集约土地12万亩,成立了公司制农业生产经营单位26个,提高了麻阳县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叶为看到,返乡农民工整体素质与以往相比有较大提高,具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和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恋乡情结为返乡创业奠定了基础。政府若能规划建设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一部分返乡人员积累的资金可以通过自建、承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纳进创业园区的建设和县城扩容的工程建设中来,这将在直接缓解创业无场地的难题的同时使社会闲散资金发挥积极作用。

  叶为想到,在取得良好开局的基础上,若能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并促使不断成长的乡镇企业实现与县四个工业园区的无缝对接,将形成“农村建基地,基地促工业,工业促农业”的城乡经济统筹互动新格局。

  叶为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苦思冥想,撰写了《关于在麻阳县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若干思考》一文。文中说,农民工返乡就业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铺设资金、技术、政策、法律等各条康庄大道。

  

  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思考与建议

  

  正如叶为在《关于在麻阳县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所述,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需要系统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园区的建设到引导入园创业再到配套服务等具体操作层面,都是需要加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详实可靠的数据和必要的专家意见,将为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因此他建议,采取召开乡(镇)村干部座谈会、走访部分创业就业代表、到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现场查询、相关领域专家讨论会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对一些有入园创业意向,具备资金实力或已自发创业具有一定规模企业的返乡农民工进行筛选,对符合标准的,加强与其联系沟通,进一步宣传农民工创业园的潜在优势和入园创业的优惠政策,营造浓厚的投资创业氛围。

  他建议,县委、县政府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工作小组,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由于乡镇经济相对欠发达,可用财力有限,很难满足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县财政可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建设需要,县劳动、发展改革、工业、农业、城建、国土、财政、工商、税务、物价、金融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好相关政策,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出台关于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的可操作性政策,向全社会公开,使广大返乡农民工了解政策,增强创业信心。

  据了解,目前麻阳县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规模不大,用地不多,绝大多数建在自家的庭院、废弃的村部和学校、旧厂房、老宅基地和自己的承包地上。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通过集中布局以节约用地,并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叶为建议,先在中心乡镇试点,形成示范带动。可在试点乡镇规划一块土地集中使用,筹集资金建设厂房后租赁给农民工创业者,或由农民工创业者自行建厂经营;也可对闲置厂房、仓库和撤并乡镇腾出的乡镇政府大院进行改造修缮,租赁给农民工创业者;还可对现有农民工创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进行整合扩容,形成农民工创业园。尽量引导同业集中创业,形成产业集群,这样既降低了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成本,又可以使返乡创业企业实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共享,进一步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农民工创业园在建设起步阶段,还需要金融部门的鼎力相助。因此,叶为建议,要积极探索适合创业园建设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的贷款办法,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展园区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融资渠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由县、乡两级政府共同投资,包括征地费用、道路平整、水、电入网等“七通一平”和新建厂房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利用各镇闲置场地,盘活存量资产;整合现有资源,在返乡农民工已创业的场地,新建设部分厂房,扩大成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同时,要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和可行性较强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创业园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回归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2-3年内实行税收全免政策;清理和规范涉及农民工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降低创业门槛,开辟农民工创业的“绿色通道”;提供公共服务,有关部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落户和户籍管理、子女入学、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发展,对进入园区创业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保护返乡创业人员及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