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村官”情结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闫位勤

    今年,广西选派了3万多名机关干部到基层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广西日报》也经常刊出“指导员手记”介绍他们工作情况,每天看《广西日报》也慢慢成了我生活的重要部分,10年前我的一年“村官”生涯情景也再次浮现在眼前,那山、那水、那人、那情、那景……仿佛就在昨天,令我终身难忘。

    1994年< --ADV_CONTENT-->我广西大学毕业,分配到灵川县公平乡工作,1996年,我25岁,被公平乡党委派到一个名叫山上的村委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一年。山上村委,从字眼里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极偏僻的地方,作为一个外县来的同志,我还不是很了解那里的情况,直到乡党委领导送我到村委上任,听汇报时,我才初略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委:全村共计600多人,是灵川县最小的一个村委,没有通公路,全靠人挑马驮运输生产生活资料,没有通电,主要依靠点煤油灯和松枝照明,年人均纯收入500多元……。我边听边想:这个村委怎么这么穷啊?乡党委为什么派我到这个地方任职?我能胜任吗?这时乡党委领导的一番话使我鼓足了勇气。“这是我们乡最年轻的大学生(当时的大学生在乡镇工作的还比较少),而且在大学就入了党,是一个人才,今年乡党委派他下来任你们村的党支部书记,就是要帮助你们村委修路、架电的,你们要多支持他的工作……”。简单的介绍,乡领导的勉励,群众的渴望,从此,开始了我的“村官”生涯。

    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我任职的工作重点是帮助该村委架电、通路。为此,我上任开的第一个会就是研究该项工作,经过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一天的分析讨论,形成如下决议:今年之内把路修通、把电架好。在工作分工中我要求对外协调的工作由我和工作队苏队长负责,工程建设组织的工作由我和村委干部一起负责。

    这个会拉开了山上村委大变样的序幕。

    初春的山上,树木在积存了一个冬天的营养后,遇到温暖的阳光,开始迅速成长。山上的村民也一样,在盼望了几十年要开通家门口的路时,积极性特别高。在我们邀请交通部门把路测量好以后,村党支部、村委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修路的方案:因为资金困难,凡是石方路,就以最低价位承包给施工队,凡是土方路就组织老百姓自己动手挖,并按人口数分到各家各户。按照即定的方案,全村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迅速行动起来,全部上阵挖土方,然而问题很快出现了,由于该地方经济较落后,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参加修路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去读书的小孩,一个老小筑路队,要完成5公里左右近3万方泥土的挖掘、搬运和平整工作,谈何容易,在年内仅这一项工作都难以完成,还要架设高压电线,怎么办?想到这里,我立即召开村党支部、村委干部大会,经过研究,我们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就是让路、电工程同时进行,村委主要负责老小筑路队修路,我和工作队长主要联系供电部门协调架设高压电线事宜;在架高压电需要劳力时,由村委通知所有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回来,让他们在架设高压电线施工过程中做一些劳力,同时抽空完成自己的责任土方。我们的方案经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赞成。同时,他们还答应:一是村委要求在外打工的劳力回来时,他们负责做好自己家属的工作,让他们立即回来;二协调好修路、架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我和苏队长集中精力和县、乡供电部门协调架设高压电线事宜,半个月后,架设高压电线的施工队正式进场了。

    山上村委村民看到架电的施工队进山后,积极性再次高涨,按照即定方案,村委会马上通知在外打工的青壮年村民立即回来。两天之内,山上村委90%以上在外打工的青壮年都回家了,为了使自己村子尽快通路通电,他们放弃了在外挣钱的机会,有些确实回不来的也把工钱寄了回来。有了这一支主力军,山上村委的路、电工程才算真正开始:架电工程队、石方工程队、土方工程队全部动了起来,除请来的技术员白天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外,其余村民天一亮就开始劳作到晚上十一点多才休息,一天的时间分成了四段:早上、上午、下午、晚上。村民早上6点多钟到自己的责任土方地上挖土,上午9点多钟按照分工拉电杆的拉电杆,挖坑的挖坑,下午与上午差不多,晚上8点多钟回来后还要修理锄头、装土用的簸箕等劳动工具以备第二天使用,或者参加会议听候临时性的工作安排,一直忙到深夜。我和工作队长及村“两委”干部则处理工作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包括到上级单位筹措资金、协调关系,到本乡党委、政府争取更大的支助,安排架电、通路的临时劳力,处理路电工程过山场、水田发生的种种矛盾等,一个月难得休息两天。就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电杆柱一根接着一根从山外抬了进来,高压电线慢慢地延伸到了各个自然村,路基一米一米地被扩宽扩长……。

    经过半年的艰辛劳动,到1997年元月,一条7.5公里长的公路基本建成,村委各自然村通车率从0达到67%。一项12.5公里长的高压电工程全部驾通,各自然村都用上了高压电。据不完全统计,这两项工程整个山上村委共出劳力2万多个,总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在此以前,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用村民的话说这是解放48年来最大的改变。

    时过境迁,我已离开那个地方十年了,现在到了灵川县纪委工作。然而,十年前工作的那个地方却一直牵挂着我,我经常想为什么当时那里的老百姓热情那么高,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家劳动力实在困难,只有祖孙二人,奶奶70多岁了,孙子才9岁多,但是就是这祖孙二人,不分白天和黑夜硬是依靠自己手提肩挑按时完成了自己责任土方,从而为全线土方的完成作出了榜样;我还想为什么他们那么沌朴,对人那么好,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因办一件急事一定要回乡政府驻地,但由于天色太晚,走到半路肯定就天黑了,看不见路了,于是整个村子的人都出来挽留我,而我却一意孤行,他们只好派三个人拿着手电筒送我到四公里外有公路的地方,看到我搭上便车走了,他们才放心回家;我还想为什么三年后他们村召开十年以来的全民参加的工作总结会议的时候,还惦记着我,特邀请我参加;为什么10年过去了,还有村民时时来看望我……。后来,我终于想清楚了,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做的工作正是他们非常想要做的,他们有一种迫切的愿望;二是我们在做这项工作中时,把他们主人翁的地位体现了出来,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三是我们是真心诚意为他们做事,他们非常信任我们。

    这,也成了我以后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