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组织献策: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江迪
    河南宝丰县大学生村官付永现,在村里建成了无公害养殖园区,年产商品猪2.2万头、鲜蛋100万公斤,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由2003年的不足1800元增加到2007年的6380元。

  江苏2007年选聘1011名大学毕业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目前,1011名大学生“村官”有7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31人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113人担任村委会主任或副主任,13人当选市、县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近来,民革各级组织开展了以大学生村官为主题的调研,民革党员们根据自己看到的事实,普遍认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他们怎么样发挥作用?任期届满他们何去何从?为此,一些民革党员围绕大学生村官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欲‘化’农民必先自身‘农民化’。”民革党员、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刘盈辛建议,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力度。应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对于即将赴任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系统化的岗前培训,让他们更加了解农村情况,掌握处理农村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技巧;也可以对在任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在岗培训,帮助制定相应的对策以解决他们在任期间遇到的各种难题,进一步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如何又好又快培养大学生村官?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张坚勇认为,必须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几个问题。首先是干什么的问题,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知识新、观念新的优势,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工作重点,在带领农民致富中展示才华。其次是师徒关系问题,把老村官看成“师”,把大学生村官看成“徒”的认识十分有害。大学生村官既要当好学生又要当好先生,学会把握分寸,有选择地吸收,学习老村官们处理农村工作的方法;同时也要通过自身努力,对“老村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新老“村官”共同进步。

  民革河南省委副主委史小红建议为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早做谋划。除了少数卸任后考上公务员和留任的大学生村官外,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卸任之后就面临重新就业。他们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会保留创业热情,千方百计地自我创造就业机会,而另一部分人则把当过村官作为政府必须安排自己再就业的资本,处理不好就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在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不至于把党委政府提供的就业锻炼机会当成居“功”自傲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