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现实很难大学生村官也很有信心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保虎

    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有学识、有见地的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比如他们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各自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造福农民。有些设立了村级农业信息咨询室,及时为村民提供法律法规、农业政策、农技知识等方面的信息;又比如他们努力学习农业新科技,积极推动该村农业品种的改良,带动本村规模种养殖的发展。他们察觉敏锐,没有思想负担,不因循守旧,也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他们民主法律意识较强,可以不用考虑过多的自身利益,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阻碍,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无论从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还是从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看,相对于目前农村村级干部而言,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他们的到来不仅改变了这支队伍的结构,还带来了新的事业观念、新的知识技术、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精神面貌。然而大学生村官现实却很难。

  一、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很难。

  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各级组织部门都非常重视,报名、考试、面试、体检、录用等换届,不仅有相关详细的方案,有严肃的组织人事纪律,有专门的部门对选拔工作过程进行监督,而且选拔的程序公正公开公正;

  二、借调或者不借调他们都有些“两头受气”,心存诸多苦衷,都很难。

  不下农村,他们被视为“有名无实”“没出息”的各单位借调的“小使”。 绝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大学生村官重视度不够,不注重后续培养,只管“拿来”用。有些乡镇把大学生村官借调到乡镇当“临时工”使用,只要大学生村官能做的工作,尽量压倒他们身上,美其名曰“免费的临时工”,乡镇财政也无需负担他们的补贴。许多被借调的大学生村官称大都任务繁重,事情繁琐,有的大学生村官除干村里的工作外,还承担乡镇的打字员、通讯员、计生员、农保信息员和人口普查员等多种职务,身兼数职,一个人干多个人的工作量,沉重的工作压得他们透不过气。这种“临时工”的用法,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既不能实现其个人价值,又违背中央政策的初衷,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是一种损伤;

  下村了因为排斥、压力、成本等原因,无法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然属于“没本事”,由于微博的工资他们中有些甚至找对象也往往被对方看不起。

  三、出路很难。

  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出路问题一直很受社会关注。2009年,中组部等十二个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时代知青(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后的5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该意见为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指明了方向。各省也相继出台了进一步细化“五条出路”的具体政策、措施和要求然而这些政策措施在落实中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留村任职。如果新时代知青在任职期内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当然是很有机会被选为村两委负责人的。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新时代知青被以各种名义借调至乡镇政府,长期从事各种辅助性工作,很少下村工作,和村长村支书都不太熟,更不必说普通村民了。当地政府可能有他们自己的考虑,比如由于地方财政紧张,乡镇政府的正式工作人员不足,通过借调大学生村官可以更好的完成政府工作。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生村官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本村的工作中,也就不可能为村里的发展作出什么贡献。自然也就谈不上得到群众的认可,更遑论被选举为村两委负责人了。

  考录公务员。大部分的新知青都有在任期满后考取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的打算。依照当前的政策,大学生村官参加面向社会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可以享受一定的加分或者定向招录。虽然加分或者定向招录的力度比较大,但是新知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总数逐年增加,任职期满后大家都享有加分或者定向招录。而且与那些保持着较强应试能力的应届生相比,经过两到三年的工作后,大学生村官已经失去了理论知识的优势。综合来看,这种加分上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另一种面向大学生村官组织的公务员定向招考效果更好一些。它的针对性更强,更有利于选拔出有基层工作经验,熟悉农村现状,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公务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这种考试,其录用率也是很低的,考录公务员并不能成为大学生村官的一条主要出路。

  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是一条非常值得考虑的出路。新时代知青们学习能力强(不少人本身就懂技术),掌握信息量大,视野比较开阔。而农村创业成本相对较低,竞争也不如城市激烈。如果能结合当地资源、市场环境的具体情况,找准项目,创业成功的机会还是比较高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了,不但可以解决自身出路的问题,而且可以直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但创业面临的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一般来讲一个创业项目初期投入至少要数万元。这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还没有什么原始积累的年轻人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考虑到资金的回收风险,金融机构一般都不太愿意贷款给大学生村官。适合大学生村官的金融产品种类少,也不容易贷到。尽管县政府部门多次与银行机构协调相关问题,但一直没有进展。很多大学生村官不得不求助于父母亲朋,或者高利借贷。一旦创业失败,付出的代价也比较高。

  另行择业。随着新时代知青人数的增加,另行择业很可能是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出路。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讲应该是比较痛苦的选择。两三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对于他们到企业求职并没有什么帮助。大多数企业并不认可他们的经历。他们与那些同期毕业并已经有了相关企业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另行择业很可能意味着几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继续深造。大学生村官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但现实中任职期满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寥寥无几,而且初试总分加10分等没有实质性意义,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他们考研究生往往是英语分数不够。比起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些新知青已经没有理论知识的优势。认真工作的村官,平时都忙着处理村务,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学习。相反,另一些不愿做过多事情的新时代知青却有充足时间保障学习,比较容易通过各类考试离开知青行列。

  以上难题是由于大学生村官相关的制度还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到位所导致的,一时半会难解;要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打造成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强基工程”,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笔者认为 “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此种背景下,四起声音中不乏消极,“大学生村官的确很难”。

  话反过来,村官何时不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多少年来,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何曾轻松过;和其他村组干部比,尤其是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知青比较,最近的难和以往比,和最难的时候比,似又不难。最难的时候都过去了,面对当下,大学生村官理应有信心。

  工作上,困难固然不少。不说常常早出晚归;不说在烈日当头下开展各种宣讲;不说在毛毛细雨中进行调查,单就身份就很伤不起:有的将其称为公考失败的“先进者”、各级政府部门的“小使”、各种假期的“守庙人”、身份尴尬的“候鸟等”……

  这些麻烦中,有实火也有虚火,有老火也有新火。然而,当前生活再困难,也没当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难,更何况时过境迁,国力日增,中国广大农村面貌都焕然一新。

  大学生村官出路确实有困难。自2008年国家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已达29万人之多。3年一道坎,大学生村官在选聘期满后将面临重新择业,2011年起这一问题开始显现。但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各级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省市都制定了选调生定向选拔、专项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报考公务员、公开择优选拔乡镇或县直单位领导干部、事业单位招聘、事业单位吸纳、鼓励企业招聘、支持创业、留任村干部或续聘、支持继续学习等很多条优惠政策。

  大浪能经,小浪何惧。知青下乡过去难,现在也难。同是困难,相比往日,而今的困难是一种新的层面。毋庸置疑,大学生村官的确面临困难。过去的难是文革催生的产物,是被逼无奈,现在则是“成长的烦恼” ,寻找“成长空间”,  今年5月4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大会上就指出,“今后将通过了一系列刺激措施,确实解决大学生村官生活工作条件及出路问题。”这让全国大学生村官看到了希望。村官也有信心:以往能扛,现在更能扛。一言以蔽之:村官很难,村官也很有信心。我们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大学生村官经历是一笔财富,一定能助我们成功!(作者系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纳么田村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