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将满:关于大学生村官生活的回忆与评价
人的一生,最容易的是选择,最难的,还是选择。不管难易程度何许,我们都要经历,更多的时候,也只管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一批大学生村官任期将满,如今的他们,已悄然地再一次站在选择的路口。是去,还是留,到底怎么去,又怎么留?
对此,包括笔者在内的数万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探讨,深感这段岁月将刻骨铭心,但大家表现出来的感受却很不同。有的同仁认为将来对它肯定念念不忘,会一直以此激励自己的人生;有的同仁对它痛心疾首,不断地进行鞭挞和声讨。在讨论中,这两种倾向非常明显。关于大学生村官生活的回忆与评价,上述两类评价都存在并以后者居多。于是我就想,为什么我们大学生村官群体对自己这亲身经历会有不同的评价呢?我们应该怎样客观地、真实地对自己走过的这段足迹负责呢?
辩论中因为上述两类不同意见的缘故,大致分成“青春无悔派”和“不堪回首派”,两派严重对立,势如水火。对于自己到村任职方面,也大致形成“肯定派”和“否定派”。“青春无悔派”和“肯定派”认为,农村的艰苦岁月,锻炼了自己的平民作风,使自己获得了多种美誉。在农村艰苦而又充实的生活,是人生历程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农村最大的收获就是接触了农村的老百姓,懂得什么是苦,什么叫乐;为什么生活,为谁工作,并对农村这片土地和村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比什么都重要。笔者用一首诗歌进行概括:
致大学生村官
——保虎
村官立志学耕田,一腔热血敢抛就
垄观云涌三犁雨,锄带月归一笠烟。
陋室炼成梅品格,孤屯可遇菊花仙。
凝眸远望前程广,天道酬勤春梦圆!
“不堪回首派” 和“否定派”则认为,到村任职以来,他们都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青春和稚嫩的肩膀来挑起任职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担子,然而很多问题,尤其是出路的困惑,让他们不乐观。他们似乎有些“两头受气”,心存诸多苦衷。不下农村,他们被视为“有名无实”“没出息”的各单位借调的“小使”;下村了因为排斥、压力、成本等原因,无法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然属于“没本事”,由于微博的工资,他们中间有些甚至找对象也往往被对方看不起;任期满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又为重新找工作和在城镇的住宿、生活、待遇以及看病等问题所困惑。而他们更为困惑的是对五种出路不明朗化的担忧。
留村任职。如果新时代知青在任职期内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当然是很有机会被选为村两委负责人的。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新时代知青被以各种名义借调至乡镇政府,长期从事各种辅助性工作,很少下村工作,和村长村支书都不太熟,更不必说普通村民了。当地政府可能有他们自己的考虑,比如由于地方财政紧张,乡镇政府的正式工作人员不足,通过借调大学生村官可以更好地完成政府工作。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生村官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本村的工作中,也就不可能为村里的发展作出什么贡献。自然也就谈不上得到群众的认可,更遑论被选举为村两委负责人了。
考录公务员。大部分的新知青都有在任期满后考取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的打算。依照当前的政策,大学生村官参加面向社会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可以享受一定的加分或者定向招录。虽然加分或者定向招录的力度比较大,但是新知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总数逐年增加,任职期满后大家都享有加分或者定向招录。而且与那些保持着较强应试能力的应届生相比,经过两到三年的工作后,大学生村官已经失去了理论知识的优势。综合来看,这种加分上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另一种面向大学生村官组织的公务员定向招考效果更好一些。它的针对性更强,更有利于选拔出有基层工作经验,熟悉农村现状,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公务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这种考试,其录用率也是很低的,考录公务员并不能成为大学生村官的一条主要出路。
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是一条非常值得考虑的出路。新时代知青们学习能力强(不少人本身就懂技术),掌握信息量大,视野比较开阔。而农村创业成本相对较低,竞争也不如城市激烈。如果能结合当地资源、市场环境的具体情况,找准项目,创业成功的机会还是比较高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了,不但可以解决自身出路的问题,而且可以直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但创业面临的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一般来讲,一个创业项目初期投入至少要数万元。这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还没有什么原始积累的年轻人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考虑到资金的回收风险,金融机构一般都不太愿意贷款给大学生村官。适合大学生村官的金融产品种类少,也不容易贷到。尽管县政府部门多次与银行机构协调相关问题,但一直没有进展。很多大学生村官不得不求助于父母亲朋,或者高利借贷。一旦创业失败,付出的代价也比较高。
另行择业。随着新时代知青人数的增加,另行择业很可能是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出路。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讲应该是比较痛苦的选择。两三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对于他们到企业求职并没有什么帮助。大多数企业并不认可他们的经历。他们与那些同期毕业并已经有了相关企业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另行择业很可能意味着几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继续深造。大学生村官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但现实中任职期满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寥寥无几,而且初试总分加10分等没有实质性意义,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他们考研究生往往是英语分数不够。比起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些新知青已经没有理论知识的优势。认真工作的村官,平时都忙着处理村务,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学习。相反,另一些不愿做过多事情的新时代知青却有充足时间保障学习,比较容易通过各类考试,离开知青行列。
针对“青春无悔派”和“肯定派”的观点及 “不堪回首派” 和“否定派”的观点,笔者进行了调研,书写了两文【《关于新时代“知青”问题的思考》、《敢问村官之路在何方?李源潮“重庆模式”谈成长》】并把调研结果通过国发县域经济内参、城市经济内参、区域经济内参等呈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阅读,为国家献计献策,当然也为大学生村官争取一些权益。在《关于新时代“知青”问题的思考》中,笔者指出:
我国是一个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这是最重要的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农业、农民、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脆弱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发展曲线始终处于强幅波动之中。自古以来“三农”问题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很头疼的事情。2008年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城乡的就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于是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轰轰烈烈在全国展开,近两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产生了新时代“知青”(大学生村官)问题,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和热议。有的将其称为公考失败的“先进者”、各级政府部门的“小使”、各种假期的“守庙人”、身份尴尬的候鸟等。其实,这不只是一个区域“大学生村官”的问题,而是整个新时代“知青”问题(本文所说新知青均指2008年以来到村任职到现在的群体)。在这29万大军中,又因其各所在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折射出的矛盾、问题及程度各不相同,一般情况是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少;反之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已成为一个基本的态势和规律。
据数据显示: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 “村官”计划。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到目前为止,在岗人数高达29万。这些新时代“知青”,既是一定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又是工人阶级在一定时期内的重要补充力量。切实解决他们的出路和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各种数据和实际接触了解的一些情况看,这些新时代“知青”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知青比较,有两个突出的优点和两个明显的弱点。
两个突出的优点是:第一,他们的文化素质明显较高,比他们前辈更有利于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省招考公告显示:普遍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好,学习成绩优良。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组织纪律观念强。在这20万大军中有些还是研究生。第二,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带致富、带发展、带着村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愿望比他们前辈更加强烈和迫切;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相对较少,开拓进取精神普遍较强,易于引导和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两个明显的弱点是:首先,他们中的多数人由于借调、待遇等原因不安心于农业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缺少兴趣,对“三农”基本不懂,成为“有名无实”、“眼高手低”的一类人。其次,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即便真正下了村也很不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这原因有村两委班子的排斥、村民的不解、文化的差异、工作压力的过大、生活成本的提高等等。
新时代知青的这两个优点和弱点,致使他们对坚持、犹豫和放弃,处在一种农村站不住、社会难接纳的边缘境地。这次任期已满村官的出路进一步使这20万大军试图继续找出路。这一状况,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个村官背后一个家庭,当然也给他们的家庭增加了新的负担。因为现行的某些体制机制和相关政策对他们五种出路模糊界定和其他诸多因素,这对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长远待下去的发展打算没有多大帮助,有悖于当初本意。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觉得,首先是要规范大学生村官的“用”。 新时代知青(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打杂工”,弊远大于。地方政府应该保证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深入到农村,真正工作在农村,真正发展在农村。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去思考,去行动,去为本村的发展想办法,找出路,进而有所实现。只有这样,新时代知青们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真正对农村发展有所贡献,也能够为自己未来的出路做好准备。其次,针对创业资金难募集,创业项目难启动的困境,国家应该完善在金融方面的配套帮扶政策,对于有发展潜质的创业项目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对于那些另行择业的,用人单位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或者说新时代知青群体在就业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一种“品牌效应”。事实上,经过在农村的摸爬滚打,新时代知青们可以锻炼出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处事能力与沟通能力,绝非初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能比。怎样使新时代知青们在就业市场上,在用人单位当中赢得更高的认可度,是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的。对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国外比较成熟的经验,比如美国的“Teach for America”支教项目。该项目参与者在欠发达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两年的工作经历可以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工作和学习机会。许多排名靠前的大学和企业特别欢迎这些有支教经历的大学生。
解决新时代知青们问题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提高准入门槛,把真正适合农村工作的人选拔进来。由于前两年新时代知青招录的名额很多,很多人并不费什么力气就考了进来,可工作后才发现,想要干得好绝非易事。实际上,想要做好知青工作,是需要比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足以应对基层复杂的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为农村发展多做贡献,也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同时,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做新时代知青们时,也要仔细考虑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是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自己是否适合农村的工作环境,而不是仅仅迫于就业压力来选择做大学生村官。
在《敢问村官之路在何方?李源潮“重庆模式”谈成长》 一文中,笔者认为:
面对大学生村官的问题,希望有关政府部门尽快出台对大学生村官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让优秀者得到真正的实惠,让合格者得到相应的待遇,对长期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给予辞退等相关严肃处理,提高在岗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补贴标准,切实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期满出路问题,这样才能让全国29万大学生村官得到公平公正的社会待遇?
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今后的公务员队伍,那就是新时代大学生的用武之地,大学生当村官?当公务员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现在还在掌权用权的老高中生或函授(电大?夜大)大学生领导,就应该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大胆的去拼?去闯?去干,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让六零后?七零后安全着陆,八零后?九零后顺利起飞,从而能够切实解决他们的出路和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要把当村官当作人生的又一个新的起点,把广大的农村当作自己大学生活后的第二课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真正的奉献精神,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奉献给小康农民?小康农村;其次,要发扬父辈创造的“知青精神”,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想当年父辈们中那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啊!今天的农村尽管条件还是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对比“知青生活”,我们好多了,因此要有能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和农民同甘苦?共患难,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也只能这样,才能当农民的“贴心人”?“领头雁”;第三,还要虚心向原村级老干部和农民学习,在他们面前要甘当“小学生”,要学会为人?要学会做事?要学会劳动,农民是最现实?最淳朴的群体,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讨?去发掘?
要把大学生村官真正放在农村第一线去磨练?去打拼,绝对不能过早的让他们在乡镇政府守机关?坐办公室?村官的用武之地本身就应该是在村里,要让他们去面对农业?面对农村?面对农民,他们的办公地点就应该是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要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道实行“值日坐班制”?“定期办公制”,一切为了村民?一切方便村民?也只能这样,我们的村民才能接纳他们?认可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至于乡政府有什么突击的业务需要村官帮忙的,只要是短期抽借,也未尝不可?但绝对不能把村官当作“西部志愿者”?当作“优大生?选调生”,甚至当作了“驻村干部”来使用?他们今后迟早都要陆续走进机关,但必须要“有了这个村,才进那个店”啊!如果过早的让他们做政府工作,一是会培养他们的懒惰行为;二是会增加他们的消极因素;三是让他们失去了在农村锻炼的机会;更有甚者也许还能造成他们心理失衡?心态不平等问题?
要把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工作纳入对乡村领导干部考核机制,特别要增强村级领导对大学生村官培养和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是一支最具活力,最有朝气的队伍,他们有专业知识?有专业技能?有发展前景,任何阻碍他们茁壮成长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极其错误的?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他们的在岗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每位领导干部要联系一个村官,主动要求他们定期汇报思想和工作,找他们定期谈话,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引导他们积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专业优势,为所在村的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要做到凡是有村官所到的村,就有新门路?新发展?新面貌?对原任职的老干部,要消除他们的不正确想法,不遗余力的搞好传?帮?带,要让他们知道带好了一个村官,就能带富一方百姓,更能带活一片土地?
要从早建立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评价制度,村官也要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严把进口,畅通出口?对成绩突出的村官要破格提拔(乡镇副科级?甚至县级干部等),对考核不合格的村官,要取消其公务员考试资格,特别是对平时工作不力,在考核评比中弄虚作假的行为更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也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村官乡用”的怪现象,因为有的乡领导就有这个指导思想,把村官“挪用”了,给他们承诺两年后考核时,保证做过关,有些村官也就更感觉有底气了,不去接触村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到时候还是能顺利通过考核考察?总之,就是要让村官能够真正沉下去?留得住?办实事?
大学生村官要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安的情绪,不争权?不争名?不争利,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有些大学生村官到一个地方以后,焦躁不安?情绪低落?后悔不已,感觉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否走错了;有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感觉把自己搁在村里是否“塘小鱼大”了;还有的呢,这也干不来,那也干不了,从小娇生惯养,使我们的村干部大伤脑筋?这些现象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面对现实?面向农村,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当一个合格的村官,从小事做起?以“诚”字为人?以“实”字做事?以“干”字贯穿始终,也只能这样,“村官”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变为“乡官”,乃至“县官”?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网—人民论坛有许多学者认为,解决大学生村官八大雷人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被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的“重庆模式”:重庆在2008年启动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时,就通过政策杠杆,创新了相关的解决办法,即“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区县的年轻领导干部”的干部培养链条,这已成为“重庆模式”最突出的特色?以“给身份?给待遇?给位置?给空间”的优惠条件,确保前期“引得来?引得好?下得去”,中期“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后期“送得好?有前途”?它集上级重视?政策整合?系统规划?多渠道转移?专款保障于一体?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大学毕业生志愿到基层服务的积极性,同时亦从机制上完善了公务员培养模式,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也批示:“重庆通过政策杠杆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工作的做法很好,他们的经验可推广”?
任职期满倒计时,万名村官话前程,有人欢喜,有人忧伤,前程似锦,还是布满荆棘,最终还得靠自己的选择。可见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打造成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强基工程”,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任重而道远!(作者系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纳么田村大学生村官)
- 大学生“村官”大有可为 (2009-03-19)
- 大学生村官,不该成为政治试验的无辜“牺牲品”! (2009-03-20)
- 号召大学生到农村 必须打破顾虑 (2009-03-21)
- 去农村基层就业补偿学费是对症下药 (2009-03-21)
- 为何公务员成为大学生首选职业? (200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