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成长之道:为人处事“三广” 工作“四为”
人常说:做人,就要做出个样子。对于“村官”,我的心里更多的是一份向往,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有机会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样我对自己充满了期待,期望自己在崭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专长,服务群众,努力工作,做出成绩,从而也让我这只初见蓝天的雏鹰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我认为,做人办事要有“三广”,即视野广、思路广、胸襟广;工作开展要有“四为”,即变为先、学为本、民为重、正为贵。
视野广,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底气。有了底气,才能更好地执好政,掌好权。那么底气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诸葛亮说过:“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是固本之举,学习是源头活水。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决定着说话与办事的功底和根基。因此,要有宽阔的马克思主义眼界,要有宽阔的科学文化眼界,就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孜孜不倦求学求知的态度,吸纳广泛的有利于搞好工作与提升素质的元素,努力做到善学、多学、深学,做到善思、多思、深思,锤炼能够抓住本质、抓住灵魂,剔除假象、提炼精髓的能力。
思路广,这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底气。一个地方要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谋划好思路、规划和举措,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带动全盘,使各项工作具有全局性、预见性、条理性和持续性。正确的思路、成熟的规划和创新的举措,均来自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创新的基础则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因此,我们的科学发展思路要宽,改革创新的思路要宽,尊重实践的思路要宽,就必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在继承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从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总结新鲜经验,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对老问题要有新思路,对新问题要有新办法。只有通过思想认识的飞跃,才能实现工作思路的新突破。
胸襟广,这是提高政治修养的底气。美国学者塞德兹说过:“所谓完美的人,就是心胸宽广,富有献身和牺牲精神,誓为全人类的幸福努力奋斗的人。”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宽广胸襟,则是为民造福的胸襟、求真务实的胸襟、清正廉洁的胸襟,而最能体现这种胸襟内涵的是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一批新时期的杰出人物。他们胸怀宽大,始终装着人民,“爱民如父”,把“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他们事事处处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清正廉洁,干净干事,心底无私,制欲求实,一尘不染,满身正气。无疑,这种宽广的胸襟就是我们新时期大学生“村官”提高政治修养的底气。
[1] [2] 下一页
- 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要过“四关” (2009-06-12)
- 对大学生“干”村官的期望 (2009-07-13)
- 大学生村官要肯干实干会干 (2009-07-30)
- 大学生村官身带泥土味才能厚积薄发 (2011-07-26)
- 《意见》出台使大学生村官不再感到“鸡肋” (20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