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 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大学生村官是一种回归壮举。从繁华市井到偏远山村,从象牙塔到土坷垃,这是一种人生的艰难抉择。如何才能让大学生放弃城市选择农村,如何才能让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到农村,我认为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施展才华,增长才干,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要明确优惠待遇。如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及各种福利津贴待遇、人事代理、户口安置、保险待遇、服务期限、以及落实待遇的保障政策等都必须明确。要明确优惠政策。如大学生村官工龄的计算问题、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研究生的加分问题等都要有具体的规定。要明确今后的出路。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该怎么办,还能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到农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一种自愿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求。因此,大学生村官是否能够下得去,关键看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信念和对人生的追求。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下去了,但心未下去;身心都下去了。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只有做到身心都下去了,才是真正的下去了,才会干出实绩,才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才会成为党政干部的源头活水。而身心都能够下去的大学生村官,都是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愿意把农村当成提升自己能力素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来施展自己才华的青年学子。反之,把大学生村官作为人生的跳板、或者是谋生的权宜之计,是下不去的,即使下去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多半是半途而废。

  要有群众的高度认可。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是一项长远战略工程。群众认可不认可,欢迎不欢迎,需要不需要,是大学生村官能否下得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村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主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主动了解农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要,切实为老百姓谋福祉。相反,大学生到村任职,不能有蜻蜓点水的思想,主动远离群众;不能有嫌穷爱富的思想,心里厌烦群众;不能有自高自大的思想,严重脱离群众。要时刻认识到,只有主动融入群众,不断深入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才能真正做到下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