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三分钟热情 大学生村官要小心被“优势”绊倒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罗媚
    根据中央部署,从2008年起计划连续5年在全国范围内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党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对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村官”具有工作干劲足,知识水平高,创新思维广,创业能力强的优势,但却缺乏对农村基层的深入了解,缺少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在农村工作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优势”很可能会演变成制约他们干事创业的“绊脚石”。因此,大学生“村官”要慎防被“优势”绊倒。

  慎防热情“三分钟”。大学生“村官”年轻、有活力、干劲足,刚到农村时都满腔热忱,满怀激情。但初到的激情和干劲很容易被农村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击退。习俗不同、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可能使他们产生无助感;群众置疑、村干部不信任容易使他们产生挫折感;每天所面对的鸡毛蒜皮小事往往会使他们产生迷茫感。待“三分钟热度”耗尽后,他们便会失去农村工作的热情,如果一旦陷入困境,更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甚至萌生退却之意。久而久之,可能会沾染上懒散懈怠的风气,沦为混日子的“村官”。要越过这些沟坎难关,大学生“村官”必须尽快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明确定位,要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培养起血脉相连的情谊,要在同欢笑、共艰辛的过程中承担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要在确立了责任和重担后,制定出长期和短期的奋斗目标,用具体的目标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在艰难困苦、风雨泥泞面前坚定信念,坚守岗位;才能在新鲜感褪去时,用对农村的深厚感情点燃责任,让强烈的责任感照亮目标,用明确的目标永葆工作热情与活力。

  慎防学识“无处用”。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尤其是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强。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会遇到所学专业知识不对口,书本知识难以转换成服务农村建设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等实际问题。因此,不少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难以融入村委会的核心工作,往往被当作“打字员”或“勤杂工”。要摆脱这种种困境,首先得当好一名“小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强、理解能力好的优势,自觉加强读书学习,有针对性地补足与“三农”相关的课程,包括现代农业、土地流转、新农合医保等方面的新知识。要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做好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主动到田间地头向农民讨教生产知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群众所想所需。其次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多做实事,少说空话。要在工作中积极融入村干部集体,协助村干部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用真抓实干的作风赢得大家的认可和支持。再次是要积极找准专业知识与农村工作的“对接口”,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向农民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农民走科技化、信息化的农业生产道路,在日常工作中与群众融为一体。

  慎防创新“空幻想”。善于创新、视野宽广、思维开阔是大学生“村官”的优势,他们经常能为农村的发展建设提出新思路、新点子。但这些构想并不一定都能被采纳,有些甚至会被认为是“空想”、“幻想”。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是外地人,对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提出的建议、对策可能脱离当地实际,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当地农民对大学生“村官”了解不深,信任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因此,要防止创新变“空想”就得立足于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特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情况,包括资源的优势与劣势、人文历史背景,以及农民的风俗习惯,然后把自己的创新思路贯穿到农村的实际情况中去,因地制宜、遵循规律地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对策。要经常与其他村干部沟通交流,把自己的创新思路告诉他们,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与村干部们一起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满足农民需求的发展规划。要干出工作成效,消除农民的疑虑,激发农民发展事业的热情。

  慎防创业“近视眼”。大学生“村官”都怀有一份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的干事创业抱负,都希望能在农村的大舞台上干出一番宏伟事业。但一些大学生“村官”对干事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不愿从小事做起,一心只想“干大事”。有的将“村官”的选择放在短期利益上,没有长期服务基层的打算,干事创业只是为以后“转换跑道”积累资本。要想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发光发热,就得树立正确的干事创业意识。要有“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的思想认识。计划生育、土地流转、农村低保、民事纠纷调解等,都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大学生“村官”要主动承担起群众交付的每一件小事,要围绕农村工作的大局开展每一项工作。学会在日常工作中逐渐积累农村工作的阅历和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和才能,为以后干事创业打下深厚的基础。要确立长期扎根基层的决心,理清自己的职业规划,将自己定位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传授科技知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上。自觉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用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一名踏踏实实的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