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门到村口破解大学生村官候鸟潮
今后大学生提拔和重用有章可循,有效改善了大学生村官候鸟生态。据了解,温州市自2006年公开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以来,已有2711名大学生到岗服务,截至今年7月仍在岗人数为2416人。对于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村官而言,破解村民自治背景下的农村差序格局,塑造自身政治权威,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候鸟式生态的治本之道。笔者以为,可以探索"模拟村官"培养模式,对大学生村官从校门到村口定向培养,破解大学生村官候鸟式生态。
笔者了解到,造成大学生村官候鸟式生态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就业压力大,大学生村官门槛低。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的政策指引下,村官选聘易考造就许多非本土化和非专业化的大学生与农村错位对接,一旦遭遇挫折难免撂挑子。二是缺乏政治权威被排斥在村民自治领域外,成为招来挥去的文书服务生。三是待遇低,对未来预期不足。一位在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某村工作的大学生透露,大学生村官工资还不够请一个保姆,当村官只是就业形势下权宜之计。四是激励机制短期化,大学生村官缺乏适应能力。在骑驴找马投机价值观取向引导下,难免见异思迁。
将校门与村口对接,是培养本土化、专业化新型大学生村官的客观要求。如果说"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等是针对诸如农村公共领域治理的学科的话,那么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也可以说是"准村官"专业,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早在2004年就已经创办"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其主干课程所培养的核心技能正是一名村干部所应当具备的。
温州新农村建设的客观形势要求大学生村官既要是专才又要是通才,既要了解本地农村工作,又要有组织和社交、沟通和协调、应变和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有一份面向温州市龙湾区茶山街道的调查显示:40%的村民认为农村最需要"有组织能力,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促进村民当家作主的人才",29%的村民认为是"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26%的村民认为是"带领村民致富的人才"。校门与村口对接式的定向模拟培养将满足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温州市村官培训的内容中虽然已经涉及地域文化、现代科技、温州人精神和温州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社区(村)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训练方面的内容还是一大缺失。对农村工作中计划生育、宅基审批、土地补偿、拆迁安置、信访疏通、家族势力等依赖于传统型权威差序格局的破解,主要取决于大学生村官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村民的认同,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真正的尊严和威信,以维持并加强自己"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地位和力量。
模拟村官培养模式将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在农村工作实践中融合运用,构筑法理型和魅力型的新型权威。在模拟培养模式中,专家与大学生村官的裙带关系并未因从校门毕业到村口就职的过渡而断裂,而是始终捆绑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中。
在提高大学生村官待遇,并出台政策明确其政治前景基础上,模拟村官培养模式,将校门与村口对接,让多元学科捆绑利益分化的村务工作是破解大学生村官候鸟式生态的良策。
- 到基层工作是机会 大学生村官切莫被截留 (2009-06-16)
- 设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可取 (2009-06-16)
- 女大学生当村官的启示 (2009-08-04)
- 让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2009-08-05)
- “大胆使用”是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最好办法 (200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