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摆正心态考公务员并非大学生村官唯一出路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北川一叶

日前,四川省首次大规模面向大学生村官等五类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招录公务员笔试在各市州举行,本次共将产生1162名公务员。

这次考试没有考申论,而是改为考公共基础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基础知识和以前不大一样,考得很“实在”,很多都涉及农村基本的知识,让一些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叫苦不迭。

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等待着过考公这个独木桥,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今年取消了加分,很多村官都觉得雪上加霜。其实,对于村官来说,取消加分并非是一件坏事。

首先,国家面向有基层力度不减,比例将继续提高。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考录公务员计划,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录用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将从2010年度的70%提高到85%以上,有条件的机关可以全部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其次,定向招录让大学生村官有更多的机会。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考公务员,既可报考定向考录的职位,也可报考其他职位。虽然不再实行加分等优惠政策,但是多了一次考试机。

再次,更利于优中选优。加分有悖于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公平公正,取消加分是让该项考试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更有利于肯埋头苦干的村官人才脱颖而出。

部分村官为取消加分而愤愤不平,其实,仔细分析并非如此。考公,并非大学生村官唯一的出路。

国家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不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更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北京市人事局局长辛铁樑说:“大学生‘村官’工程绝非权宜之举,而是一项长期的制度性建设,目标就是打造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进入村官队伍就铁定都要成为公务员,都必须解决身份问题,就不需要竞争了。

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是中央选聘村官的出发点之一,但并非仅仅指的是考公务员这唯一的一条路。中组部也明确提出,聘用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有留村任职工作、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和继续学习等5条出路,为什么非要走考公这一条呢?通过几年的锻炼,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基层工作经验,在这期间积累了很多终身受益的知识。部分人通过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成为了公务员或在事业干部;部分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村上创业;部分人扎根在村上,逐渐得到了村民的认同,进而成为村支部书记。这些都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也对基层尤其是农村改善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有益。并非只有考上公务员才是修得正果,其他的就业同样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

当前,有一种不是很好的现象:部分村官的报考村官的动机就是进入公务员队伍。这种想法情有可原,但是并不能太执着。我想,既然选择了村官这个职业,就一定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农村这片沃土大有发展潜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了近10亿人口,如何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生产力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中共中央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农业生产,近几年更是出台了很多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加大了对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资金投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三农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正如火如荼开展着,农村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时期。而推动中国农村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对广大大学生来说,这不仅仅是是一个机遇,更多的是挑战。既然选择了进入农村,就要有吃苦耐劳的准备;既然选择了进入农村,就要有扎根基层的思想;既然选择了进入农村,就要立志于多为老百姓办事实;既然选择了进入农村,就应该无惧无畏,奋勇向前!

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公务员这个职业,也并非所有村官都一定要考公务员,公务员,并非大学生村官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