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村官面临问题促使掌握就业主动权
根据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及发展意愿,确定不同类型,分类施治,解决不同意愿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让大学生“村官”掌握就业主动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希望之路、奋斗之路、精彩之路,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前途。
党性教育,解决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问题。
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深入农村之后,经过了最初的激动和兴奋,面对和想象中的情况有着巨大反差的现实,信心满怀的豪情也许会渐渐消失。工作上无所适从,所学专业用不上、人际关系难处理、缺乏认同感、工作无从下手等问题纷纷显现。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会导致消沉迷茫的情绪。部分大学生只是把当村官作为边工作边择业的权宜之计,缺乏长期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打算,导致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缺乏干事创业的持久热情和坚定决心。如何教育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扎下根来,做到既“身入”又“心入”,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党性教育,使大学生村官树立起坚实有力且持久永恒的精神支柱。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让大学生村官认识到做为大学生村官不仅是为解决个人的吃饭、就业问题,大学生村官是历史的产物,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更是党的殷切期望。做为大学生村官就要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浮躁情绪,点燃“村官”激情。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领跑者,成为敢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因才适用,解决大学生村官的政治问题。
发展经济、改善民风民俗、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好的带头人,但目前大部分地区村级班子成员普遍年龄偏大、观念保守、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大学生村官是一个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接受过先进的文化、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熏陶,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大学生能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对改善民风民俗和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村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生村官和“老村官”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大学生村官的就任,能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能够引起思想上的碰撞和演进,有利于整个村官队伍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的更新。大学生村官没有“人情”顾忌,对于保障农民权益能够仗义执言。村官是农村自治性组织的代言人,大学生村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法律素养,自觉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广大村民充分参与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来。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待遇,在充分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对成绩突出、群众信任、条件成熟并自愿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优先选拔其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领导班子或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对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具有发展意识,敢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优先推荐为乡镇后备干部人选。
因势利导,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
“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大学生村官究竟能否有理想的出路关键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素质,无论最终出路在何方,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双向的选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村官应该量力而行,理性地对待出路出路问题,不能厚此薄彼,可以选择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岗位。也可以考虑自己创业,对于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大学生村官,组织部门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有志向创业的大学生村官组织部门可以进行系列的创业扶持:一是强化培训和指导。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兴趣特长、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等,有针对性地举办创业培训班、实地考察、现场观摩、“孵化训练”等,并让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政策扶持与技术支撑。加强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专业化指导,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咨询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村官量身定制合适的创业项目。加强对创业项目发展的全程化技术指导,市科技部门及时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撑。三是资金帮扶。积极整合各类信贷优惠政策,协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 当好大学生村官,这辈子就不愁了? (2009-04-16)
- 大学生村官不应成为特殊公民 (2009-04-16)
- 激赏村官当公务员是塞给大学生的“奶嘴” (2009-04-16)
- 大学生村官工作半年当选代表为何遭质疑 (2009-04-20)
- 学有所用融入农村 大学生当村官不是当官 (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