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选拔公务员彰显出为社会公平给力

来源:红网 作者:易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近日表示,将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到2012年,除部分特殊职位外,中央机关和省级公务员将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2月22日《扬子晚报》)
  
  从家门直接进校门再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通常理论知识强、文化素质高,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不会与群众打交道。他们通常被认为是台上能演讲台下却不会谈心,能招商引资却不善招引民心的干部,很容易犯各种脱离群众的错误。实践证明,公务员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工作和决策的根本依据,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
  
  中央机关和省级部门的公务员主要是负责决策部署的,需要对基层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靠过去自上而下的短期“下基层”并不能代替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不仅遵循了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彰显重视基层的价值取向,更带来机关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公平。
  
  此前,常听到公务员抱怨“机关门”不公,大学同班的应届毕业生有的进入省级机关,“一提就是个副处”,而进入县级机关的同学“一提只是个副科”,但不一定后者的才干不如前者。现在,在基层面前人人平等,无疑减少了公务员的相互攀比。
  
  去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就为“公务员新政”预热,发布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将提高到85%。消息一出,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欢欣鼓舞,同时对国考形成了很大的冲击,部分应届毕业生认为大部分“国考机会”给了往届毕业生,制造了新的不平等,甚至哀叹“连在国考中当炮灰的机会都没有了”。但我以为,减少“炮灰”未尝不是好事,公务员的大门并没有向应届毕业生关闭,加强基层工作经历即是加强“国考资本”,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创造机会平等。
  
  有的大学生毕业时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便考了家乡的村官或乡镇公务员,发觉在基层工作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么艰辛,还能够跟父母在一起住,不用租房子,备感家庭的温馨。用政策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锻炼成长,使之逐渐成为今后公务员考录的主要来源,形成到基层培养、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用的选人用人机制,也是建设中国社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是为社会公平给力。
  
  但是,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并不能保证“基层意识”长存。从许多贪官的发展轨迹来看,其在基层工作的时候深受群众欢迎,随着一步步高升,才逐渐走上腐败之路。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个长期的任务,在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后,仍要加大机关与基层“双向挂职”、“双向交流”力度,使公务员与基层永远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