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党委政府应为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创造条件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佚名

    《中国青年报》载,北京涌现出一批年轻大学生村官:怀柔的蒋正超,铁心要趟出一条职业化农民之路;延庆的魏炜炜,立志建设有机循环生态农业园;大兴的刘继婷,采用“农超对接”方式让村里的葡萄走入城里大卖场……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村官风景线”。

    “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这是当前对村官工作总体要求的高度概括和形象表述。如今就业难,农村、社区已成为接纳大学生的“大户”,“下得去”并非难事;至于能否“待得住”、“流得动”,则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干得好”。一些大学生珍惜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勤奋工作、大胆实践、增长才干,去掉了稚气与浮躁,收获了自信与踏实,令组织满意,被群众认可,合同期满,有的甚至拒绝企业的高薪“诱惑”,不愿再端机关、事业单位的铁饭碗,继续耕耘在田间地头,这种“事业留人”是最为稳固的。而且,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心理体验,“流”到哪里都能生根、开花、结果,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毋庸讳言,有的村官是为了“曲线就业”,把农村当跳板;有的以天之娇子自居,认为到基层是大材小用;有的好高骛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有的幻想初出茅庐就大红大紫,遇到挫折便一落千丈……不仅本人索然无味,群众和组织也不满意,甚至觉得是麻烦、累赘,想让他“待”下去是困难的。有的还因为出师不利形成心理阴影,即使“流出去”也会怀疑自身能力,是所谓“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村官要想“干得好”、“流得动”,内因是主要的,不过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创造条件。

    一是选好苗子。村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并非每个大学生都能胜任。农村条件艰苦,要求体魄健康;村官收入偏低,需要有奉献精神;工作头绪多,事务繁琐,需要足够的热情和耐心;成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受得住考验;要接触方方面面的人,须具备一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因此,在选苗子时得进行一番全面、细致的考察,特别是思想基础要过硬。比如,出生在农民家庭的蒋正超,觉得“只有脚踏在土地上,才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感”,因此,如愿以偿选上村官后,义无反顾、如鱼得水。

    二是示范样子。有的村官一时工作不理想,不是不想干好,也不是没有能力干好,主要是对三农问题一知半解,缺乏社会实践。假若让他们下车伊始就独自面对各种挑战,十有八九要碰钉子。因此,要通过系统培训,安排有经验的老同志和己经初尝胜果的村官结对帮扶,使其了解村情、民情以及有关法律规范、工作程序,让他们“先悟(明白)而后修(用功)”,尽快读懂社会这部大书,尽量不走和少走弯路。

    三是找准路子。目前,村官主要工作是协助村干部进行村务管理,开展政策宣讲、远程教育、文档资料等服务,从事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等。具体到个人,还需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志向兴趣、能力特长,并同群众愿望和当地发展需求相吻合,使其知识得到运用,优势得到体现,能力得到发挥。蒋正超读大学时,常去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并结交了一批喜欢植物的教授、农技人员,当上村官后通过市场调查,决定主攻营养、美观的蔬菜高端市场,种出的蔬菜以较高价格全部售罄,显示出光明“钱途”。

    四是搭建台子。目前,各地逐步建立起村官的选拔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竞争机制,落实了工资待遇、创业帮扶等措施,但村官事业毕竟是一件新生事物,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村官的身份还有待明确,如何让从事管理和服务的村官有职有权,对创业的村官则在创业方向、资金、技术、销路方面落实帮扶措施等等。以蒋正超为例,他本来想注册一家公司,虽有人考察过但最终无人投资,亟须企业对这些年轻人进行“天使投资”。 (本文来源:宁波网-宁波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