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重视 认真落实 解决大学生村官实际问题
中新社太原9月1日以《尴尬的大学生“村官”》为题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已达29万人之多。但“应急”之策并未有完善的规划,3年选聘期满后,大学生“村官”的“去留”,成为这些“村官”们心头的困惑。但据当前一项公开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八成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境遇尴尬。在他们看来,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深造是光明的前途,留任村干部,只是一个跳板。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为,留在农村有前景。
大学生“村官”,是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职务。2008年开始,这一方式在我国内地全面实施。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科学种田需要高素质的村干部引导。现代化农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实现科学种田。从机耕、种子、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的使用,到机械化收获等每一个生产环节,无不闪耀着科技之光。要熟练的掌握这些新的科技知识,就需要有村干部循循善诱来引导。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掌握着最新的科技知识、前沿的思维,他们到农村任职,就能够很快将所学的最新科技知识运用于生产的实践中去,引领农民走上科学种田之路。
规模经营需要高素质的村干部引领。现阶段,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很难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前提下,农村的耕地已经在大规模流转,规模、集约经营成为了大势所趋。耕地流转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耕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是,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耕地流转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严密的组织性、易行的可操作性。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村干部来引领。大学生担任村官后,就可以将其所学融会贯通,快速、高效低推动耕地流转。
高产高效农业需要高素质的村干部引进。我国十分有限的耕地面积,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高产高效农业不仅是农业种植方式的革命,更是农村干部思维方式的革命。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需要高科技推动,更需要创新性思维。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打破条条框框,善于运用高新技术,善于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同于世世代代在农村耕田种地的农民,大学生村官有着开阔的视野、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头脑、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他们到农村就可以大展拳脚,在高产高效农业的路上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初衷之一,是为拉动内需、缓解就业压力。我国1999年启动高校扩招计划,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较98年增长48%,之后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几年之后,大批学生毕业,这项本为缓解就业压力而实施的“应急”之策,带来了新的就业难题。大学生村官制度应势而生。它不仅有让年轻人深入了解社会,为农村工作提供人才支撑的含义,也有缓解近年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带来就业难题的意味。但是,大学生村官3年的聘任期满后的归属问题,成为了困扰他们的首要问题。比如他们在农村的身份问题、收入低的问题等等,与在城市工作的大学生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反差。给大学生村官灿烂的前景,是国家目前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供大学生村官继续深造的机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一段时间后,不仅具有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扎实的实践基础,更有了渴求新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的需求。因此,国家要提供这些大学生村官继续深造的机会。对于愿意进入农业类大学继续深造的大学生村官,免试攻读研究生,免费提供学习;对于愿意进入其他类大学学习的大学生村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优先录用大学生村官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有基层工作经历。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丰富阅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国家要充分运用。在招录国家公务员时,要优先录用大学生村官。
解决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及待遇问题。留住大学生村官,就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凡是愿意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要从多方面给予优惠。在身份上,要让他们享受与村民一样的待遇;在收入上,要让他们的收入水平不低于在城市工作的同等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在基层干部的提拔上,要优先提拔业绩优秀的大学生。
大学生村官是我国新时期推动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骨干力量。只要国家从各个方面充分考虑、认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给他们灿烂的前景,他们一定会迸发出巨大的潜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将指日可待。中国粮油信息网
- 当好大学生村官,这辈子就不愁了? (2009-04-16)
- 大学生村官不应成为特殊公民 (2009-04-16)
- 激赏村官当公务员是塞给大学生的“奶嘴” (2009-04-16)
- 大学生村官工作半年当选代表为何遭质疑 (2009-04-20)
- 学有所用融入农村 大学生当村官不是当官 (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