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从高素质到高能量的转变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批大学生村干部在贫困村任职发挥了重要骨干作用,如何引导他们在新形势下健康成长成才,扎根农村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建功立业,已成为摆在乡村干部面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在成长中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快,胜任工作欲望强,但由于从校门到乡村一线角色转换遇到新挑战,与乡村干部相比,对农村工作复杂性了解不深刻,有的心理素质弱,独立处事能力差,能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素质优势”,继续引导他们成长成才,关键就要看如何帮助他们实现转身。
主动传帮带,推动大学生“村官”实现从“门外汉”到“入角色”的转变。他们有的在较是优秀生、尖子生;但当以村干部身份出现时,又无凝是个新手,时常会出现心理膨胀,难免有骄傲、迷惘、松懈等情绪,这样就要求乡村各级领导要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在不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既保留锐气朝气,也要防止傲气、娇气,多拉袖子多提醒,多份真诚多帮助,真正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
积极扶“上马”再送“一程”,推动实现从“被管者”到“管理者”的转变。对于被管理者来说,执行力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于管理者,领导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能当好学生不等同于能当好“村官”,特别在完成县乡重要工作任务时,主动给他们“压担子”,搭舞台,为他们积累农村工作“经验值”,当然,决不能放手不管,要主动教方法、传经验,实践提升处置各种疑难问题的能力。
放手大胆使用,推动大学生“村官”实现从“高素质”到“高能量”的转变。要善于引导大学生“村官”把自我设计融入扶贫攻坚,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能量。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遇到问题、发生矛盾时,决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或“切一刀”,要真心为他们排忧解难,消除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要依据他们的专业特长、个人特点,为他们设计好“成长路线图”,替他们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平台,特别是在转型跨跃发展扶贫攻坚战中,要真心信任和大胆使用,在实践中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采纳他们有益的建议意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导他们早日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致富的生力军。(李乃全)
- 当好大学生村官,这辈子就不愁了? (2009-04-16)
- 大学生村官不应成为特殊公民 (2009-04-16)
- 激赏村官当公务员是塞给大学生的“奶嘴” (2009-04-16)
- 大学生村官工作半年当选代表为何遭质疑 (2009-04-20)
- 学有所用融入农村 大学生当村官不是当官 (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