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出台使大学生村官不再感到“鸡肋”

来源:荆楚网 作者:廖清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9月12日人民网)

  从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了2005年,大学生村官进入大范围的试验阶段,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部分高校毕业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决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其准确的自我定位让他们迅速融入到群众工作当中。在踏上工作岗位后,能清楚地认识自我,迅速转变角色身份,勤奋学习,努力褪去稚气接“地气”,在农村广袤的天空下积极吸取“养分”,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基层工作中,他们不仅学会了敬业,而且让更多的大学生体会到“大学生村官”不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

  但是,想要扎根基层一展宏图壮志的大学生村官毕竟不是全部。当初大学生们走上村官岗位可能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缓解就业压力,二是想要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三是随大流,四是确实想要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然而对于一些不以“村官”为职业的大学生村官们,他们的路又在何方?

  时间就像一把杀猪刀,死在“刀”下的,不仅有青春,还有我们的激情。面对繁琐枯燥的基层生活,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会选择“麻木”应对。起初的豪情壮志消耗殆尽后,每天只会机械地重复着熟悉的工作,此时他们所剩下的只有无望和无奈。加之面对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想起那些“千军万马独木桥”的情景,不得不说,现在的“大学生村官”如同“鸡肋”,总让人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无疑有效解决了大学生村官“鸡肋”的矛盾。一方面《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目标,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进一步坚定了想要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大学生村官们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出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翅高飞的舞台。

  稿源:荆楚网

  作者: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