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下得去”方能诠释大学生村官青春本色
来源:荆楚网
作者:习梦玲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规划、政策、体制、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推动这项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大学生村官,是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选聘“村官”,到目前《意见》的出台,章示着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从缓慢起步到快速发展,到如今体制机制的逐渐完善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积累发展的历程。《意见》的出台,无论从体制机制的健全,还是从待遇的逐渐完善和提高,甚至从今后的发展和未来规划上说,无一例外的确保了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总体目标,也预言着“村官”这条道路势必会越走越宽阔。
大学生村官,是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选聘“村官”,到目前《意见》的出台,章示着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从缓慢起步到快速发展,到如今体制机制的逐渐完善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积累发展的历程。《意见》的出台,无论从体制机制的健全,还是从待遇的逐渐完善和提高,甚至从今后的发展和未来规划上说,无一例外的确保了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总体目标,也预言着“村官”这条道路势必会越走越宽阔。
“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总体目标,我认为最根本的落脚点还是在“下得去”之上。所谓村官,就必须深入基层,到村工作、任职,但却有很多村官,挂着“村官”的名头,却从未在村上工作一天,如此愚人愚己实属不该。不错,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备,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生活水平等方面与城市相比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作为新时代具有雄心壮志的有志青年,就该存有远大抱负,就应该到基层去,到边远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下得去”,工作在田间地头,走访在田埂陇上,深入一线与群众心连心,与村民手牵手,真正做村民们心中的官,方能真正诠释“村官”的本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下得去”才会慢慢的融入基层生活,才会真真正正的喜欢上“田埂陇上”,也才会“待得住”,在“待得住”的基础上,才会成就事业上的辉煌,真正的“干得好”,在“干得好”的基础上,您还用担心“流得动”的问题吗?更何况《意见》明确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平均每个乡镇有2名左右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正职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逐步实现1/3以上行政村有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干部;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每个县(市、区)至少有3至5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如此充满“诱惑”的待遇,势必引起很多人的“思考”。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习梦玲
延伸阅读:
- 当好大学生村官,这辈子就不愁了? (2009-04-16)
- 大学生村官不应成为特殊公民 (2009-04-16)
- 激赏村官当公务员是塞给大学生的“奶嘴” (2009-04-16)
- 大学生村官工作半年当选代表为何遭质疑 (2009-04-20)
- 学有所用融入农村 大学生当村官不是当官 (2009-04-21)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