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确保大学生村官留得住

来源:麻辣社区 作者:佚名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2008年以来,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在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大学生村官发挥特长优势,甘于吃苦奉献,主动干事创业,在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因此,要注意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首先明确目标规划。稳步推进选聘工作,不断提高选聘质量。

  第二、规范岗位管理。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是国家开展的选派项目,其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等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第三、改进选聘工作。严格选聘标准,坚持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回原籍优先的原则,注重从重点院校以及基层急需专业的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官。

  第四、加强教育关爱。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落实专项培训经费,实行分层、分类培训。

  第五、注重实际使用。及时给大学生村官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切实履行宣传落实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联系服务群众、推广科技文化、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等职责,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

  第六、强化管理考核。健全和完善考勤、述职、考核、评优等制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导,乡镇党委要明确由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具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工作。

  第七、健全保障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第八、积极扶持创业。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扶持、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

  第九、鼓励留村任职。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激励优秀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引导和支持优秀大学生村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参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担任村“两委”干部。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的大学生村官,保留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同时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

  第十、完善招考制度。树立注重实绩、崇尚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改进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办法。

  第十一、加大选拔力度。注重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和县(市、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乡镇和县(市、区)团委、妇联领导班子调整时,要优先考虑选配大学生村官。

  第十二、拓宽发展渠道。加强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健全组织引导、市场配置、双向选择的工作机制,引导大学生村官多样化发展,实现有序流动。

  第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将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纳入本地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培养、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注重政策统筹,强化工作指导,解决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