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遣送回村体现用人制度的理性回归
“大学生村官,顾名思义就是村里面的官,工作重心应该是在农村基层一线。”然而当下名为下派村官,实当乡镇干部使用的情况,并非只是个别现象。据报道,大学生村官不在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被乡镇“挪用”,有的还被市县(区)及其有关部门“借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的是因为县乡镇一些机关工作多、人手缺,但也有一些单位把大学生村官当“免费劳动力”,认为他们年轻、有知识、能写文章、懂电脑,没顾及到大学生村官想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心情和感受。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国家在设计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明确,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聘用期间必须在村里工作。大学生村官学历高、有知识、观念新、有闯劲,是农村基层急需的紧缺人才。但是一些地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截留”,没有让他们真正下到农村,不仅违背了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的初衷,更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的锻炼成长。正如自贡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员所说的,“借调到乡镇后的村官大都是干一些和专业不沾边的日常工作,自身能力得不到锻炼提高,失去了大学生村官的意义。”
笔者看来,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县区和乡镇的行为,并非是不可为。作为一种人才流动的方式,可以增强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信心和激情,促使村官更加熟悉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办事程序。有助于畅通信息,拓宽视野,扩大交流与合作,快速而高效的地为农村的项目引进与落实牵线搭桥。纵深推进村官参与国家的社会管理,使其更加深刻的了解政府的运转方式,快速的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但是,随意的借调,却抽空了国家在农村人力支撑,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破坏了国家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战略。
大学生村官被“挪用”,就长远发展而言,会失去很多。笔者认为要避免大学生村官被借调,让村官村用,必须从管理、使用、服务等环节齐入手,才能真正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自贡市对全市大学生村干部在岗情况进行“例行体检”。 “遣送”违规借调的大学生村干部回村工作,并有针对性的提供上挂锻炼机会,安排他们在专业岗位上锻炼,且安排专人对村官进行一对一帮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做法,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 当好大学生村官,这辈子就不愁了? (2009-04-16)
- 大学生村官不应成为特殊公民 (2009-04-16)
- 激赏村官当公务员是塞给大学生的“奶嘴” (2009-04-16)
- 大学生村官工作半年当选代表为何遭质疑 (2009-04-20)
- 学有所用融入农村 大学生当村官不是当官 (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