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村官唱“主角”必须要先搭建好平台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朱海红缘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一批又一批大学生陆续走到农村任职,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尽管各地逐步采取多种措施把优秀大学毕业生安排到村干部的岗位上,但相对于实现城乡和谐及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任务而言,当前,进入村两委的大学生“村官”数量仍显不足,尤其是担任“一把手”的不多。主要原因是基层对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保障措施存在落实不到位等。

  令人欣喜的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文规定,允许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可参加农村基层组织选举,这为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扫清了制度障碍。一些地方也出台相关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如四川在今年村级换届之前,将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的任务指标下达到基层,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竞选村两委干部,从政策层面给予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看干部。当前,村干部队伍人员老龄化和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依旧突出。只有向农村基层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干劲的高素质大学生“村官”,引导他们在服务发展中创先争优,在新农村建设中增长才干,将他们培养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雁”、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基层党组织的“新血液”,成为农村干事创业的骨干力量乃至普遍力量,新农村建设步伐才会越来越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够最终实现。

  大学生“村官”究竟能否在农村扎根,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农村要成为他们广阔的舞台,关键看是否舍得给位子、压担子,搭建好平台。只有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他们才能在实践中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培养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实现个人价值。大学生“村官”只有经历了担任村“两委”正职这个岗位,或者至少是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当村官的滋味,才会有压力,才能发挥作用。

  让大学生“村官”唱“主角”必将激活一池春水,值得期待!(朱海红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