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急需妥善解决身份问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芬芳满园

    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能给乡村带去知识型人才,为农村农业的科技化发展奠定基础;充实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发展步伐;还能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其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总之,大学生到村任职,能让人看到希望的田野再次升腾的可能,然而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基础前提是:需要妥善解决大学生村官“身份证”的问题。

  “我们不是干部,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农民,我们什么都不是。”在上任前的培训班期间,一名大学生村官对记者这样说。神情间难掩落寞。为政府长远谋略农村农业发展问题的举措合掌称道的同时,来自未来村官的忧虑也不容忽视:其一,大学生是未来国之栋梁,无论成其何种职业何种岗位,他们首先得是一个平常的人,在寄予他们希望的同时,关注并关心他们自己的价值归宿是需要也是必须的;其二,全心全意为农业农村服务的基本是农村希望的前提,这个前提又与村官的“身份”不无关联,他们不是干部,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农民,目前至少是什么身份都不是,没有一个明晰的定位,希望的动力很怀疑会变成“应付考试”的行为,这与政府希望的初衷背道而驰;其三,农村农业问题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艰巨过程,需要一拨一拨有志向有行动的人们长期坚持发展,发展的希望在人,在人才,只有无数的人才爱上充满希望的云岭大地,让他们在此生根,发芽,开花,希望才有可能,而起码的“身份证”是他们为希望去奋斗的最本能的力量。

  事实上,类似大学生村官进驻农村模式,在我县很多年前就开始实施,比如单位下派农村基层蹲点,到农村挂职锻炼等,虽然短暂的流动性的在农村服务,此举切实为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力量。与此次大学生村官不同的是,身份不一样,前者有明确的身份,有单位或是政府公职,大学生属于零身份。

  国内许多地方在人才机制的引进方面,可以说是梧桐枝繁叶茂专为凤凰准备,xx级别的是享受别墅的物质待遇,xx级别的可以安排随从家属......这些措施撇卡待遇不论,就是在物质上给人才更多的保障,给予身份,让其转变的生产力发挥到最佳状态。尽管我们的大学生多数属于刚走出象牙台的群体,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未来的袁隆平第二不会在我县在大学生村官中出现。给予他们“身份证”是对热血青年的鼓励,是对心怀抱负之人起码的尊重,亦是我县农村农业基业长足发展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