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识有梦想:大学生村官智力扶贫可堪大用

来源:中公教育新闻网 作者:

    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毕业后并没有选择高级白领工作,而是选择归国,成为湖南省衡山县贺家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再也没有脱离过“土地”两个字。(10月16日信息时报)

  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当大学生村官,真是有点不可思议,甚至令人怀疑这一行为是在做秀,或者秦玥飞是一个高分低能无处可去的“海带”。看完报道,才发现这真的是一个怀揣改变乡村面貌的新时代有志青年的奋斗故事。

  秦玥飞对公共事务比较感兴趣,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实现了个人志趣和社会责任、道义担当的理想融合。与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一些“无奈者”们相比,无疑有层次之别。而这正是秦玥飞能够真正扎根农村并做出实效,当选最美大学生村官的关键所在,这既是秦玥飞个人之幸,也是乡村发展的现实需要。

  客观地说,留在城市才有发展前途的观念深植于多数大学生脑海中,很多人把当村官仅仅看成临时过渡。其实不然。城市固然能提供成长空间,但乡村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发展乡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对乡村扶贫工作高度重视。

  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73.5%降至2014年的4.2%,这样的成就得到国际普遍赞誉,有外媒甚至称之为“中国奇迹”。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奇迹”给有志青年提供了一个施展能耐的广阔舞台。报道中,“秦玥飞们”便趁此风潮干得风生水起:帮助农民改善水利灌溉系统;为孤寡老人建立集生活和轻劳动于一体的现代养老院;利用熟悉“互联网+公益”的优势,发起组织“黑土麦田”公益组织,运用众筹的方式与公益事业相结合,切实改变偏远乡村的面貌……

  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发言中,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宣布未来5年中国要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此,需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智力扶贫无疑起着关键作用。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扶贫必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有效实现智力扶贫,对具有新观念新思想的新时代大学生而言,无疑大有文章可做。(作者胡欣红,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85次入选“锐评”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