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大学生真心当村官
年初,山西省拟选聘8000名大学生村官,结果高校毕业生报名十分踊跃,总数竟超过8万多人。太原市今年招聘了400人,远远超出去年的66名。晋城市是山西省选派大学生“村官”最多的市,今年选聘了702名大学生。吕梁市在选聘大学生“村官”中出现了万人竞当“村官”的火暴场面。据了解,山西省计划在5年内为全省每村每社区选聘1名大学生干部。
农村是否需要大学生?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创造性的人才。大学生年纪轻,知识新,并且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干劲十足,适合在农村搞创新性建设。其次,建设新农村需要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群体。纵观历史,每一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弄潮儿,当代大学生已经不是过去的“书呆子”,他们有着互联网一般的脑子,有着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更具有全局性的思考高度和广度。建设新农村,大学生理应当仁不让。再次,大学生村官是中国未来的管理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村这块最基层的广阔的天地里,浓缩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平台,大学生和农民一起体验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苦辣辛酸,有利于为将来他们开创更大的事业奠定基础。
农村需要大学生,大学生是否真心愿意到农村去?
农村需要大学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大学生是否真心愿意到农村去呢?今年,北京有1.9万名大学毕业生报名当“村官”,其中研究生1800多名,还有17名博士生报名,录取比例达到6.3比1。如此盛况得益于北京特殊的区位优势及其他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凡北京高校毕业生在农村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者,可办理北京户口;工作满两年后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3年合同期满后表现特别优秀者,可推荐免试入学;另外,在3年合同期满考核合格通过相关公务员考试的,可优先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以上一些优惠政策勾勒出一个大学生“村官”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图。没有区位的山西省也规定,大学生任村干部满一年以上,重新参加工作或考研究生,都能够得到加分。
上述现象说明,目前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按说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认为,如今已不是“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年代了,每个个体都有选择自己前程的权利。的确,大学生到农村之后所面临的诸如职务晋升、工资发放、奖金福利、各种保险的缴纳、档案和户口的管理等待遇问题,成了最现实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村官火暴惊人,但可以预见的是,流失是难免的。盲目的热炒不仅不利于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且还很容易造成大量大学生村官半路“夭折”。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他们致富的领头人。不可否认,一部分大学生有在农村奉献青春的坚强信念.但大部分大学生当村官是因为城市就业难而“饥不择食”,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是随风跟风,甚至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把当村官作为跳板,镀金而已。“村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大学生就业前的缓冲带。
如何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安心扎根农村,而且切实帮助他们在服务农村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如果对这项工作领导重视不够,经济待遇偏低,教育管理工作跟不上,或者政治激励不到位,就极易造成大学生村官的大面积流失。
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长效性,当前亟需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选好苗子。并非每一个大学生都适宜农村工作,并非每一个大学生都能胜任或者适合村官这个岗位。如果大学生学非所用,无疑又是一种人才浪费。因此,在挑选能吃苦、理解农村生活并且热切期待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的大学生的同时,还要将大学生村官尽可能地安排在自己家乡或是家乡附近,只有对工作环境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民间风俗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得比较透彻,相对才容易沟通,也便于工作的开展。
其次,要开辟多种途径,推动大学生对农村的智力支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超强的觉悟和奉献精神,也并非每个大学生都能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有必要开辟更多的途径,以推动大学生对农村的智力支持。比如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加强短期支教、支医等服务农村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设立大学生深入农村一线,调研农村、研究农村问题的项目等。事实上,农村潜在的巨大机会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如果能发挥这些大学生的带动作用,让他们培训或指导当地农民一起加入现代农业的发展队伍,那对农村的支持无疑更大而且持久。
三是高校要转变办学观念,多为农民培养人才。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固然受到农村教育水平低的制约,但根本的制约却是来自农村生产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体制的缺陷。这些制约不会因为大学生村官而得到明显改善。在很多情况下,问题不是人才的缺乏,而是缺乏发现和利用人才的体制。眼下农民最需要的是他们自由、完整的土地权利和房屋权利,是享受起码的医疗和社会保障,是下一代能够有更多更好的和城里人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大学院校的办学观念要有根本的转变,不在于“为农村培养人才”,而在于“为农民培养人才”。不要指望农民的后代上完大学后再回农村,而是要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实现从农村的农民到城市的市民的质的飞跃,并以他们在城市中的贡献和作为去自然地反哺农村。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