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回炉"尴尬了谁

来源: 作者:mengzhao…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4月15日报道:"近日,50多名来自北京市延庆县的大学生村官集体在北京农学院‘回炉充电',专攻农业知识,成为北京首批‘回炉'的大学生村官"。报纸还说,近期,该市所有区县的大学生村官都有望分批"回炉"到高校"充电"。

    最近一阶段,各地选拔大学生当村官可谓热情高涨,更值得一提的是,中组部等有关部门日前还决定从2008年起,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这无疑是推进改革创新的好举措。但是,大学生村官"回炉充电"这则新闻,却让读者"嗅"出了很多令人"尴尬"的味道。

    首先,大学生村官"回炉"折射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严重滞后"。俗话说"学以致用",而大学生当村官则有"学非所用"之嫌。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过哪位大学生是"村官专业"毕业的,也就是说在数以千计的各类院校内中,还没有一个校(系)是专门培养村官的。让非"村官专业"的学生当村官,无异于"赶鸭子上架",或者说是不符合"专业对口"这一起码要求。既然在校四年学的是诸如财会、工商管理、甚至英语什么的,可到头来却硬是被放到一个相对落后的村里,不但到底能有多少"光热"让他们发挥,是个大大的问号,而且,这种再组织"回炉充电"的做法,还挤占、浪费了本就紧缺的教育资源。与其这样,我们的高等教育部门,为何就不能提前在高校里多设置一些村官专业呢?为何就不能多培养一些"适销对路"的建设新农村人才呢?让这些出自高等学府的天之骄子去领导尚未完全摆脱愚昧的农民建设新农村,却常常进入不了"角色",应该汗颜的难道不该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吗?。

    第二、大学生村官"回炉"折射出在选拔村官工作上的急功近利。时下,很多地方招聘大学生村官都是在应(往)届毕业生中进行"公开选聘"。只要是表现较好的、加上笔试、面试通过了的,就可以立马走马上任。大有"英雄不问出处"的味道。其实,如果说大学生出身、生长在农村的话,还情有可原,可有的大学生生长在城里,有的连庄稼名称都说不准,还有的甚至被村民们形容为:对"群众语言"听不明白、对农事民情属门外汉、对村级政务是局外人,这与"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何区别?再者说,来自外县、外市、甚至外省的大学生,离乡背井到一个人地生疏的农村当村官,就是从思想意识融合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好长时间的"磨合期"。可农村就是农村,面对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僵化封闭的思想意识,把大学生这种精英意识和农民的大众意识"捆绑"到一起,出现"水土不服"这道难以愈合的裂痕,短期内恐怕也是在所难免的。

    再者,大学生村官"回炉"还折射出大学生择业观的浮躁、草率。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有很多大学生把当村官当成是"曲线就业"。可有少数大学生村官,刚上任就后悔,原因是缘于他们一开始把农村想象的太美好,太浪漫。有的人甚至只是冲着可以"加分考研"、"优先考公务员"而踏上这块"跳板"的,根本就没有扎根农村的打算。加之他们一到农村,发现远不是原先想象的那么回事,于是有的大学生村官就常年"躲进"机关不进村,有的乡镇领导也干脆默许大学生村官留在机关里打打字、接接电话,主观客观双重因素都导致他们难以真正进入村官的角色。再者说,由于大学生村官拿高于本土村官几倍的工资却不做村官的事情,这种"村务局外人"的尴尬身份,不光让老不姓"排斥"他们,有的人自己也压根没有把自己当成是"村里的一员"。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生村官献身农村的价值又如何去得到体现。有的村干部甚至说:我们农村本来就是"藏龙卧虎"之地。农村有农村的特点,农民有农民的本色。象在农村中干得十分出色、且有口皆碑的吴仁宝、郭凤莲、史来贺,他们都不是大学生,有的甚至只是小学生。可见解决农村发展快慢问题,并不只是"空降"几名大学生、提高一下学历那么简单。过份的迷信大学生,只能挫伤现有村官的积极性。还有的村干部不无调侃地说:农村就应该由农民自己来建设,这就象"港人治港"一样,农村还得是"农民治村"。 更有甚者说:你让大学生去处理常见的地界纠纷、婆媳不睦、邻里吵架试试,肯定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无独有偶,一些农民和本土村官的话,让笔者在媒体上找到了佐证--今年1月2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湖北投入1.4亿元从农村青年中选拔1.86万人接受全免费的大专学历教育,用四年时间培养"不走的"大学生村官。另外,2007年10月19日《新华日报》报道,江苏徐州市将63名泥腿子村官送进中央党校"充电"。笔者以为,这些做法比选拔少数既"干不长"又"留不住"的大学生村官,要实用得多。由此可见,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并非只有选拔大学生当村官这一条捷径。

    大学生村官"回炉"带给我们的思考应该说还有很多,当然,笔者并无意说村官就可以文化低、知识少。恰恰相反,当务之急,各级领导要做的,除了要积极筛选大学生来当村官外,还应订计划,下力气,向湖北和徐州那样,加大对土生土长、有农村工作经验的现有村官、农村青年和打工创业有成人员的培训力度,改选拔下派"大学生村官"和培训"不走的村官大学生"齐头并进,这样才能避免大学生村官"回炉"带来的诸多尴尬。  孙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