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农村给“大学生村官”更坚实的舞台
来源:红网
作者:阳锡叶
河南农业大学今年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内增设了“农村发展与管理”方向。学生就业方向为农村基层工作。
目标是培养“掌握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9月16日《人民日报》)
农村缺乏人才,农村需要人才,笔者认为,河南农业大学开设这一专业,有针对性,也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放在大学生就业难这一背景下,开设正当其时。何况农村是个大舞台,大学生施展才能有着广阔的天地。反观当今某些大学,开设专业越来越多,功利化倾向也日益严重。某些热门专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开设上,求的仅仅是生源,而不管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以及教育质量如何。譬如法学专业,1000多所高校已经没有几所能看不到它的身影了。而带来的结果是,不仅法学毕业生质量下降,就业亦成难题。从这个角度讲,河南农业大学能开设这个看似冷门的专业,却有火爆的招生,给高校专业设置也有一定的启示。
但在“村官”专业背后,我们却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面对农村的不是缺少人才,而是农村吸引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一方面我国每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人才匮乏,因此而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造成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根本的原因,显然是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在农村发展所得到的回报,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收回读大学的投入的,何况在农村发展,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上都要比城市艰苦,还要承担着许多风险,权衡之下,大学生不去农村在情理之中。
这种矛盾显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悖。如何解决?我们看到了国家正在尝试实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但这只是行政手段的留人,并不是农村真正具有吸引力。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在大学生投身农村建设上,应不止于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即给投身农村的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给他们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和城市一样的保障,让农村就业不逊于在城市就业,让他们能够安心扎下根来,这才可能吸引广大大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
延伸阅读: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