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大学生村官成摆设
党和政府录用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官的初衷,是为了弥补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知识缺乏,同时也是为了给大学毕业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使大学生把所学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但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并不令人乐观,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不被当地干部群众认可。对于大学生村官,农民期待他们能在农业技术、农村信息和农产品推销等方面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而多数大学生村官却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大学生村官不是本村人,亲朋少,群众基础差,因而往往不被村干部重视,不被农民认可。
二是不用心工作。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不安心农村工作,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较差。他们有的在“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则是在“跑”,四处拉关系,找靠山,准备借调到县、乡政府或县直单位工作。
三是不能学以致用。大学生村官在校时攻读的很多专业与农村工作不沾边,学非所用。因此,很多大学生村官工作起来丝毫没有其本身学历的优势,往往表现为“心有余,力不足”。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基层党委、政府一定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福利保障机制,使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作用。为此建议:
一要帮助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通过传、帮、带使他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与农民打成一片,变“外来户”为本村人,为开展各项工作打下群众基础。县、乡政府对于大学生村官要做到上岗前有培训,上岗后有指导,工作中有总结,并结合实际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住得下、干得好、成长快。
二要量才使用。通过工作考核,将有思想、有魄力的村官选拔为村里的“一把手”,做到学用结合、人尽其才,使大学生村官干有所乐、干有所长、干有所为、干有所位。
三要保障大学生村官的各项待遇。地方财政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和政府有关规定,使大学生村官在工资、福利、补贴等方面的待遇得到全面落实。对安心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要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